實用的小班教案(精華)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本主題活動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由于小班幼兒動作和語言的發(fā)展,生活范圍的擴大,獨立性的增強,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在活動內容上我將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標志為切入點,引發(fā)他們認識清真標記的欲望,但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受到知識、經驗、能力等的限制,而通過游戲的手段,促進其認知發(fā)展是較好的一種方式。借助幼兒對游戲的喜愛,在認識清真標記后,我設計了游戲活動,幫助幼兒鞏固其對清真標記的認識,使幼兒在情景體驗、多元互動中獲得認知、社會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以求達到各領域的知識整合,為我園民族教育教學活動更好的開展做好鋪墊工作,促進幼兒注意周圍事物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初步認知“清真”標記。
2、樂意參與活動,培養(yǎng)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標記課件。
2、每人一份標記圖片,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逐一出示各種幼兒熟悉的標記,引起幼兒興趣。
師:你們認識它嗎?你怎么一看就知道的?(出示肯德基圖片)
肯德基里有什么?有好吃的炸雞腿…我們做個什么動作來表示肯德基呢?想一想這又是什么標記?…做個什么動作表示呢?
二、教師出示清真標記幼兒認識教師:它是誰?像什么?
這是清真標記,上邊有“清真”兩個漢字,下面像許多小蝌蚪排在一起的是阿文,清真標記是綠顏色的,清真標記是少數民族特有的標記;清真就代表純凈樸潔,無塵無染的意思。有清真標記的地方是沒有豬肉的。
清真標記可以用個什么動作來表示呢?
我們國家是一個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相親相愛的在一起,我們用抱一抱來表示清真標記。
三、以游戲的形式,鞏固幼兒對清真標記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好能干,認識這么多標記,我們來玩?zhèn)游戲“看誰說的對”。
(教師快速出示各種標記圖片讓幼兒認知)
師:小朋友的`眼睛真亮,一下就看到是什么標記出來了。告訴你們,現在啊,有趣的“清真”標記躲起來了,我們一起把他找出來好不好?(每人一張標記圖片,請幼兒給有清真標記的圖片打鉤)
師:小朋友們好能干,標記們說他們還要和小朋友們玩游戲,開上小汽車一起出去找找標記朋友吧!
滴滴嘟嘟···小汽車門快開到XX標記這里,這是什么標記?有好吃的···,在開到XX標記那里···,這是什么標記?有好玩的···
四、結束活動。
師:你們真棒!我們和好玩的標記說再見吧!
活動建議:
1、家園共育:回家后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繼續(xù)尋找生活中有清真標記的物品。
2、領域滲透:為以后認識回族的民族特點做鋪墊。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拍皮球,知道拍球時手臂要上下動起來。
2、在拍球的過程中,感受手的力量和球的關系,鍛煉手眼協(xié)調能力。
3、能夠自己找空地方拍皮球,不與同伴發(fā)生爭搶。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個皮球,場地上有一個大圓圈!缎∈峙呐摹芬魳反艓б槐P。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小手拍拍
教師:我們的小手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引導幼兒說出點、指、摸、抓、拍等各種動作,幼兒跟著音樂《小手拍拍》邊唱邊做動作)
二、初步學習拍球。
——教師講解并示范拍球的.方法:兩腳分開,兩腿稍微彎曲,五指自然分開,拍球時手臂要上下動起來,一下一下地拍。
——幼兒徒手跟著教師的口令一下一下的拍球動作,教師要提醒幼兒手臂上下動起來。
三、幼兒集體練習拍皮球。
——教師:每個小朋友自己找空地方練習拍皮球。教師巡回指導。
——個別幼兒示范:全體幼兒在圓圈上站立,教師請拍的好的幼兒示范并講解他的動作:身體要稍微向前彎曲,眼睛要看好球,球到哪里,人要跟到哪里,拍球時手臂要動起來。
四、幼兒再次集體練習,教師巡回知道。
五、游戲:看誰拍的多。
——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拍的多,預備——開始。(鼓勵幼兒不斷的拍)
——評價:表揚練習拍球認真的幼兒和拍得好的幼兒。
六、放松活動:山上有個木頭人。
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游戲,兒歌說完,幼兒即刻做一個姿勢并保持身體不動,比一比、看一看誰堅持的時間長。游戲可連續(xù)多遍。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理解魚兒會生病或死亡的自然現象。
2.學習告別死亡的小魚。
重點難點:
1.嘗試理解魚兒會生病或死亡的自然現象。
2.學習告別死亡的小魚。
活動準備:
1.與死亡的魚兒大小相適應的小盒子。
2.教師要提前確認魚缸里有死亡的魚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稍微低沉的語氣導入死亡小魚的話題。
1.這條小魚怎么了?(教師指著魚缸里一條已經死亡的魚向幼兒提問)
2.小魚為什么會死?(幫助幼兒了解小魚也會生病,病得厲害了有時就會死亡。)
3.死亡的小魚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理解小魚死亡后就不能游泳了,會沉在魚缸底部。)
4.魚缸里小魚死了以后,我們怎么辦?
二、教師將死亡的魚裝入盒子里,帶領幼兒在幼兒園花園的'一角或其他適宜的位置用土埋葬起來,并引導幼兒告別小魚。
小魚而過去是我們的好朋友,現在它死了,我們也不用太傷心。因為我們一直都在悉心照料小魚,小魚很感謝大家對它的照顧,讓我們輕輕地和它說一聲“再見,小魚”。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春天吸引著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為了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開展了本次活動《春天的花園》。讓孩子們觀察圖片、視頻等方式,發(fā)現平時看不到的一些春天的秘密,從而進一步感知春天的美。激發(fā)幼兒對春天植物、動物的生長興趣。
活動目的:
1、認真觀察圖片和視頻,發(fā)現春天的秘密。
2、感知春天的美,喜歡春天,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活動準備:
PPT、視頻、音樂。
活動過程:
一、 情景激趣
1、演唱歌曲“春天”。
2、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歌曲中的春天太美了,有花,有樹,蝴蝶,蜜蜂,還有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你們喜歡春天嗎?
二、 觀察體驗
1、一起看一看春天花園的美麗景色。
2、你看到了什么?
3、重點觀察。
1)種子
你們見過種子發(fā)芽嗎?種子是一下子長大的嗎?科學家叔叔發(fā)明了一種神奇的機器,這種機器可以把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拍下來,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種子到底是怎么發(fā)芽的?
小結:花園里種子是一天一天慢慢發(fā)芽長大的,種子發(fā)芽長大的秘密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呢,真是要謝謝聰明的科學家叔叔們了。
2)小花
春天的花園里開了這多么多花,你知道這些花是怎么開的嗎?接下來我們要認真看哦,看看到底花園里的小花到底是怎么開放的?
小結:有了這么多五顏六色的小花,春天的花園美極了!
3)蜜蜂
聽,嗡嗡嗡,什么聲音?誰來了?猜猜它會在花園里干什么呢?
小結:只要我們認真看,就可以發(fā)現小蜜蜂到底在干什么了。
4)蝴蝶
春天里小花的另一個朋友也來了,是誰呢?
小結:蝴蝶姑娘說有了這兩對大大的翅膀,讓小花園變得更漂亮了。
4、感知體驗
小結:春天的花園里藏著這么多秘密,你們猜猜花園里還藏著誰呢?我們一起看看去!
活動延伸:
春天的花園里,還藏著誰呢?
圖片:有螞蟻、蚯蚓用放大鏡觀察。
活動反思:
還行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教師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通過看、摸、聞、聽等多種途徑與春天互動,讓幼兒能初步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親近和喜愛大自然,并學習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情緒、情感、感知和體驗。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觀察桔子的外形特征及內部結構。
2、學習用“軟軟的、圓圓的、酸酸甜甜的”等詞大膽表達觀察的結果。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fā)現的快樂。
準備活動:
1、桔子若干;
2、大記錄單1張;
3、裝飾花瓶1個。
活動過程:
一、摘桔子。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年桔子大豐收,我們一起去果園摘桔子吧。
問:桔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二、觀察桔子的'外形特征。
問:看看桔子是什么樣子的?
摸摸桔子是什么感覺?
聞聞有什么氣味?
想吃桔子怎么辦?
三、學習剝桔子,并感知桔子的內部構造。
1、教師示范正確的剝桔子的方法。
2、感知桔子內部構造。
問:橘子肉是什么樣子的?
像什么?
教師小結。
3、幼兒剝桔子,品嘗。
師:嘗嘗桔子是什么味道的?
四、創(chuàng)作桔子皮花。
師:桔子皮可是個好東西,它不僅可以做成食品、藥品,還可以做出漂亮的藝術品呢!
孩子操作。
五、唱歌曲《桔子》,結束活動。
師:我們一起唱首《桔子》歌吧!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探索不同物體滾(滑)動的情形。
3.在活動中積極參與、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長條積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圓形、圓柱形、方形等各種形狀的物品。
3.《小老鼠,上燈臺》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1.出示圖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們一起來學小老鼠的樣子上燈臺吧。”
幼兒唱歌曲《小老鼠,上燈臺》,邊唱邊做動作。
2.請小朋友學一學小老鼠滾下來的樣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滾動”。
教師:小老鼠怎么樣了?誰來學一學?(骨碌骨碌的)
(二)猜測活動。
教師:小老鼠說,小朋友們別笑它,其實不僅僅只有小老鼠會滾下來,很多東西都會滾下來的。不信大家就來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墊起木板組成的斜坡,出示各種物品,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會從斜坡上滾下來,哪些物品不會滾下來。
2.教師根據幼兒猜測,將會滾下來及不會滾下來的物品分開放置在兩個小筐里。
(三)第一次實驗。
1.要求將實驗出不同結果的物體分開放置。
2.提問:能滾動的物體和不能滾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小結:能滾動的物體都是圓圓的,不能滾動的物體它們都有角,是方的。
(四)第二次實驗
1.要求:有沒有辦法讓不能滾下來的物體也滾下來呢?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增加斜坡高度做實驗,讓幼兒觀察方形物品的變化。
3.讓幼兒觀察方形的物體和圓形的物體從斜坡上下來有什么不同,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認識到“滾”和“滑”的不同。(圓圓的物體是“骨碌骨碌”滾下來的,方方的物體是“刺溜”一下滑下來的。)
4.通過增加高度,讓所有的'物體都能夠從斜坡上滾下來。
總結:不能滾動的物體,我們想辦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讓它滑了下來。但是,其它形狀的物體不能象圓形物體那樣滾動,它們是“滑”下來的。
(五)總結今天的活動。
1.表揚小朋友們認真觀察、積極的參與活動。對表現特別突出的幼兒給予特別的獎勵。
2.提出建議:小朋友回家后尋找家中合適的物品繼續(xù)試驗。
活動延伸:
1.區(qū)域: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正方形的紙滾動起來(如把它揉成團、折成球狀等)。鼓勵幼兒用不同餓線條表示滾動時的樣子。
2.家園:家長可與幼兒在家尋找各種物體玩“滾動”游戲,積累相關經驗。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11-26
小班教案11-26
小班教案11-26
小班教案11-27
小班教案11-27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