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落葉樹,感知秋天樹葉變化的季節(jié)特征。
2。嘗試按樹葉的形狀、大小與影子進行匹配。
重點難點:
嘗試根據(jù)樹葉的形狀、大小與影子進行匹配。
活動過程:
一、感受秋天的變化。
提問:你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從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氣變化、人們的著裝、大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小結:秋天草兒變黃了,樹葉落了,樹上結果子了,天氣也變涼了。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了解故事內(nèi)容。
1。播放動畫前半段提問:小樹葉為什么會離開大樹媽媽?
小結:秋天到了,一些樹葉就會慢慢地變黃,慢慢地離開大樹。
2。播放動畫后半段提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后做了什么事情?樹葉寶寶是通過什么辦法,怎么樣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們的形狀一樣嗎?顏色一樣嗎?
教師小結:小樹葉終于親到了自己的影子,原來樹葉和影子在形狀和大小上是一樣的。
三、在觀察、比較、質(zhì)疑中發(fā)現(xiàn)秘密,獲得經(jīng)驗。
播放錄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樹的葉子,一到秋天我也會離開大樹媽媽,我也想去親親自己的影子,你們能幫我找找我的影子嗎?
1。幫梧桐葉找影子(出示眾多梧桐葉的影子)請幼兒仔細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葉的影子?為什么?
教師小結:原來樹葉和它的影子在形狀、大小上是一摸一樣的。
2。拓展有關落葉樹的知識討論:秋天里還有哪些樹葉也可以親到自己的影子?
教師小結:秋天到了,有好多樹的葉子會掉下來,我們把這些樹都叫做落葉樹。
3。幼兒操作,匹配游戲,進一步積累經(jīng)驗。
教師:讓我們來幫幫這些小樹葉找找他們的影子,用線把他們連起來。
延伸活動:
那等我們中午吃好飯,我們每個人到樹下?lián)煲黄瑯淙~,然后到四周去找找樹葉的影子。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面巾紙的纖維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紙的神奇,萌發(fā)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3.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面巾紙若干,帶拎把的瓶子(里面裝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游戲,游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么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游戲。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著短邊卷。女:順著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二、游戲:撕一撕
1.教師:為什么用長邊拎的時候就不斷,而短邊會斷呢?其實面巾紙里藏著秘密。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讓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游戲吧,先撕一撕短邊,再撕一撕長邊,看看能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拉大鋸
1.介紹游戲玩法:抽一張面巾紙,先在紙的邊邊上撕一撕。找準紙的纖維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紙繩與桌子對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邊玩邊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塊兒去看戲。"
2.幼兒游戲。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思維
1.師:面巾紙里有紙纖維,還有什么紙也有紙纖維呢?(幼兒自取報紙、白紙、皺紋紙,尋找里面的纖維走向,并用筆做上記號。)
2.師:這些紙里有纖維,你還能找到有纖維的其他東西嗎?(出示布,請幼兒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纖維走向。)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chǎn)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jīng)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fā)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三、激情導入:
1、導入:多媒體大屏幕放一段有情節(jié)的和對話的短片,看后讓學生談談對短片的理解,帶著聲音和音樂再次播放短片,找學生談感受。之后放一段優(yōu)美的鋼琴曲,讓學生說聽后的感受。
2、屏幕放一段材料關于保護我們自己的聽覺器官,找同學談感受。
3、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在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的?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聽力?
四、遠離噪聲:
聽一段錄音,非常吵雜 。同學聽后談談感受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小組討論什么是噪聲?過強的聲音會損害人的聽力,如放鞭炮爆炸所產(chǎn)生的噪聲、強烈的汽笛聲等對人的損傷很大。
五、控制噪音:
1、過高或過低的聲音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 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先討論,再找個別同學回答。
2、小組活動,做一個發(fā)生罐,使發(fā)生罐發(fā)出聲音。
3、我們生活有哪些可以稱得上是噪聲的?那么有哪些辦法可以減少這些噪聲呢?小組討論。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噪聲。
4、在生活中有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啊?我們應該在公共場合怎么做啊?
六、課后延伸:
1、同學們平常用耳麥聽音樂嗎?經(jīng)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從哪些地方需要保護我們的`聽力?如何保護我們的聽力?
課后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這節(jié)課教學難點是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本來是看似有些枯燥的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圖形并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感受到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假如生活沒有聲音我們的生活將是什么樣子啊?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能夠大膽的想象。
通過本節(jié)課我也懂得了科學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在一些科學課中要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動物避暑的特殊生理功能。
(2)能運用角色表演的方法進行故事角色中的對話,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并有較強的角色意識。
(3)通過繪畫的形式讓幼兒充分地表現(xiàn)出各種小動物過夏天的方法。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CAI課件:動畫故事《誰跟羚羊去避暑》、袋鼠、猩猩、駱駝、河馬的圖片。
(2)羚羊、馬、狗、雞、松鼠、兔子的頭飾。
(3)繪畫紙、彩筆等繪畫工具。
(4)《健康歌》、二個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健康歌》。
“小朋友們跳得真棒,我們做完運動后有什么感覺?現(xiàn)在天氣是一天天地熱起來了,都到什么季節(jié)了?在夏天很熱很熱的時候,我們都有些什么好辦法來避暑、降溫,讓自己感到?jīng)隹炷?(空調(diào)、吃冰棒、游泳、旅游等)那小動物呢?它們怕不怕熱?它們是怎樣度過夏天的.,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部好看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中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用自己特殊的方法來過夏天的!迸囵B(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的欲望。
(二)欣賞故事,播放CAI課件。聽故事并回答問題:
1、天氣炎熱,小羚羊請小伙伴和自己去高山地帶避暑,第一個碰到的是誰?(小紅馬)
小紅馬是怎樣過夏天的?(我出了汗就像洗過冷水澡一樣涼快了。)
2、小羚羊又想到了誰?(小黑狗)小黑狗是怎樣過夏天的?(我只要伸出舌頭排汗就涼快了。)
3、小羚羊又碰見了誰?(小黃雞)小黃雞是怎樣過夏天的?(我只要在陰涼的沙土里打個滾兒就涼快了。)
4、小羚羊又去約了誰?(小松鼠)小松鼠是怎樣過夏天的?(夏天來到在之前我就退去厚厚的皮毛了。)
5、最后小羚羊又找到了誰?(小灰兔)小灰兔是怎樣過夏天的?(夏天我挺著兩只大耳朵,可以散熱。)
在幼兒回答完每一個問題之后都再次回放其中動物的對話,加深幼兒的記憶。最后,再次回放動畫故事,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
教師小結:原來小動物都會用自己特殊的方法來避暑,所以它們都能順利地度過夏天。
(三)角色游戲《誰跟羚羊去避暑》。
1、引起幼兒的扮演興趣:“小朋友,你們覺得故事中的小動物們漂亮嗎?可愛嗎?那你們想扮演它們嗎?”
2、教師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故事中小動物的角色,并讓幼兒討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對話與其相應地動作。(教師扮演小羚羊)
3、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教師與幼兒共同游戲,并在游戲中注意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的引導,及時鼓勵大膽表現(xiàn)的幼兒。
(四)延伸活動:《小動物過夏天》。
1、“小朋友,故事中的小動物們都有自己過夏天的好辦法,讓我們來看看還有些小動物是怎樣過夏天的!币龑в變河^看CAI課件。
(1)袋鼠用舌頭將兩只前肢舔得濕濕的來降低溫度。
(2)猩猩躲在山洞里乘涼或將樹葉放在頭上遮陽。
(3)沙漠之舟的駱駝身上的皮毛具有防曬功能,而且駱駝的駝峰能儲存食物和水分,這樣駱駝在沙漠中就不會缺水。
(4)河馬因為水分散失的速度快,所以炎熱的夏天大都躲在水里。
2、“小朋友,你們知道小動物它們還有哪些過夏天的方法嗎?請你們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好嗎?”幼兒在音樂伴奏聲中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3、作品展示并討論。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
2、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知道環(huán)形山的形成。
4、了解宇航員是怎樣在月球上開展科學探究的。
教學準備:
有關月球的圖片、文字及影像資料等,沙盤、大小不一的石子、記錄紙、牙簽、手電筒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認識月球的基本情況。
。1)教師講解:人們從古代起,就開始對月球發(fā)生了興趣,不斷對月球進行著觀察和探索,并幻想著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fā)達,所以人們就編造了不少關于月球的神話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直到17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并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這以后,人們對月球的觀察不斷深入,天文學家開始用更大的天文望遠鏡進行觀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觀察月球向著地球的一面。
(2)提問:同學們在平時學習中,一定會知道不少有關月球的科學知識,誰能回答下面這些問題?
①月球離地球有多遠?
②月球的大小怎樣?
③月球上有什么?沒有什么?
、茉虑蛏蠝囟热绾?
、菰虑蛏嫌幸幔看笮≡鯓?
學生回答。(教師應組織學生首先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再請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學生的答案,很可能不太確切,教師應認真去聽,并整理正確的答案,為下一步歸納小結做準備。)
二、討論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做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
(1)組織學生討論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
。2)組織學生做相關的試驗:①把沙子倒進沙盤,均勻地晃動,使沙子的表面盡量平坦。把牙簽垂直插進沙子的中心,牙簽的一頭要能碰到沙盤的.底部。在牙簽與沙面相接的地方用彩筆做個記號,這個牙簽就相當于標尺。②從不同的高度將大小不一的石子丟入沙盤中。用一根尺垂直立在沙盤的旁邊,用另一只手拿著石于到沙盤的上方,確定好高度后,松手丟開石子。③小心地拿走石子,盡量不要碰著沙子。石子在沙盤中砸下一個坑,把牙簽按照剛才插入沙盤的方向再次插進沙坑的中心,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做個記號。④用小尺測量兩記號之間的距離,確定沙坑的深度。
。3)在獲得大量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環(huán)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關。
。4)模擬實驗完成后,讓學生用手電筒照射沙盤上的坑,觀察影子的變化,討論什么時候看環(huán)形山效果最好。
三、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登月工程。
。1)播放幻燈片,創(chuàng)設情境:美國人在1969年7月20日 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2)談話:同學們,你們想上月球嗎?老師這里有一個內(nèi)部消息,我們中國馬上也能上月球了,而且以后我們國家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發(fā)展月球旅游業(yè)。月球旅游公司需要招聘一批對月球知識非常熟悉的人作為導游,如果同學們能成為導游,就能免費上月球啦!
。3)學生介紹已有的月球知識,討論自己最想了解什么內(nèi)容。
教學反思:本課中有一個實驗,內(nèi)容是模擬環(huán)行山的產(chǎn)生。實驗用細沙代替月球表面,用大小不等的石子代替流星與隕石,用石子撞擊細沙模擬流星與隕石對月球的撞擊,從而研究環(huán)行山的大小與隕石大小和撞擊速度的關系。實驗分兩步,第一步是用大小不同的石子從相同的高度落下,第二步是用相同的石子從不同的高度落下。
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驗,實驗前我讓學生自己閱讀實驗要求,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然而在實驗中卻暴露了不少問題,有的撞擊點重合,有的撞擊點過多,難以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有的對兩步的要求不明確,實驗混亂,沒有觀察價值。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