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古詩詞教學反思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詞教學反思1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這三首詩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五年級的學生是積累了一些表達思鄉(xiāng)懷親的詩詞的,所以,我就利用學生的積累,引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課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于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谶@個特點,我在讓學生初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后,把三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在體會相同感情的同時,感受語言的各自特點,揣摩表達方法的不同。效果比較好。
同時,在教學中我也很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的模仿。聯(lián)系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學生在這課的學習中,表現(xiàn)最突出的就是朗讀的質量比較高。
成功之處: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張籍寫的《秋思》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被學生們改寫的豐富多彩,就連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呂哲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她讀完后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她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著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布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并在今后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不足之處: 從作業(yè)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綠、還、見、開封…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古詩詞教學反思2
1 古詩詞三首
一、教材解讀
獨坐敬亭山
1.課文簡說。
這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全詩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詞句解析。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奔葘懷矍爸,又抒發(fā)了孤獨之感: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一片白云,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氨M”、“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寂”的境界;在飄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這兩句詩中“動”中有“靜”。無論是“靜”與“動”,都烘托了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靜觀之久,表現(xiàn)出他“獨坐”時孤寂的情景,也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边\用擬人的手法寫詩人與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鳥兒飛走了,云飄遠了。詩人只有靜靜地凝視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此刻詩人十分動情,世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難得一知己!“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互為知己的感情!跋唷薄皟伞倍滞x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一種惜惜相憐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提煉的,突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
望 洞 庭
1.課文簡說。
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多么和諧,平靜潭水無風,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里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2.詞句解析。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笨倢懚赐ズ那锷。在月光皎潔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潔的月光互為映襯,顯得那么和諧、寧靜。在月光的映照下,無風的洞庭湖平靜得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鏡子,朦朧中帶著一種寧靜、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實面積很大,方圓數(shù)百里。說“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著作者十分廣闊的胸懷。
(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痹娙艘云嫣氐南胂螅_切的比喻,描繪洞庭湖的山水。先寫從遠處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銀白色的盤子里擺放一只小小的青螺,顯得小巧玲瓏,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稱。也是對上一句作的補充說明。
宋人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群山》中的“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便是從這兩句中脫化而出。
憶 江 南
1.課文簡說。
這首詞是白居易離開杭州,回到洛陽以后懷念杭州時寫了三首《憶江南》中的第一首!皯浗稀,詞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所回憶的是詩人曾經觀光游覽當?shù)仫L景時所留下的印象。
課文選了其中第一首,原題下的另兩首是:
其一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二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詞句解析。
。1)“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帮L景舊曾諳!薄芭f”:從前,指詩人年輕時游過杭州。“曾”:曾經!爸O”:熟悉。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光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江水更顯得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憶江南?”江南的這種風光在洛陽是看不到的,所以詞的結尾用反問句說,江南的風景這樣美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選編這三首古詩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淀。
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建議
1.三首古詩詞可以按先后順序分別進行教學,也可以把三首詩詞進行比較教學。教學的程序可按照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可先放手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嘗試學習,讓學生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難點,教學時可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句子去試著講講句子的意思。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教師要作如下點撥:
《獨坐敬亭山》中的“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子的意思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皡挕钡淖⑨屖恰皾M足”。在說句的時候要進行適當?shù)淖兺,如:我看著山,山也看著我,互相都看不夠!锻赐ァ分械摹扮R未磨”。要讓學生知道古代的鏡子是用銅制做的,鏡表面需要經過打磨!稇浗稀分械摹芭f曾諳”要交待詩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導學生查字詞典幫助理解。
在理解詞句意思時,應鼓勵學生質疑,形成師生之間互相對話的氛圍。
3.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說說全詩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稱來說,用角色對話的形式說,根據提供的畫面來說,形成寬松的、相互交流環(huán)境。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關注他們的語言質量,看是否把詩意理解正確,語言是不是連貫等。
4.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采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誦讀。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指導,要緊密聯(lián)系詩詞的內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學生思考。把握每首詩的感情基調。如《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憶江南》,以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朗誦。
5.在理解詩意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根據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以往學過的有關課文,開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或通過畫畫等活動方式,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簡單的意譯層面上。
6.鼓勵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山水風光的古詩詞或名句,并啟發(fā)學生在說話和習作時加以引用,提高語言表達的品位。
7.如采用三首詩詞比較教學,可以在基本疏通詞句意思的基礎上,抓住詩人不同時間所見景物和景物的特點,以及詩人當時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較;對詩和詞的形式上作些對比。還可以運用不同的音樂作配音朗誦,借以體會詩人當時的不同心境。
8.教學本組生字,要引導學生自學生字,通過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師在班上檢查。注意“諳”讀ān,不要讀成yīn;“亭”字下面不要寫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橫要短。
四、相關鏈接
劉禹錫(772—842) ?? ??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的詩以律、絕為工,格調高亢,意向簡括,氣骨桀驁;樂府小章尤為著名。他與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稱為“劉柳”與“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清人王夫之稱他為“小詩之圣”。
敬亭山 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廣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額珠樓、太白樓等古跡,今已無存。諸勝跡中僅有山南麓之雙塔與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時,南齊詩人謝、唐代詩人李白在此賦詩,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側。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納長江洪水,并于城陵磯注入長江,對長江洪水起著調節(jié)作用。
君山 又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麗。唐代詩人張說有《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古詩詞教學反思3
在學生對詩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練習第3題,引導學生深入讀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詩中呈現(xiàn)的情景,體會詩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
學生的感悟可能是不同的,但只要他有所體會,是發(fā)自內心的'感受,就要給予鼓勵。在感受到趣的時候,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
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shù)孛鑼懭宋锏膭幼骱驼Z言,從而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古詩詞教學反思4
古詩在這個學期被選為我們學校的打磨課內容,如何教古詩便成為我們教研活動的主題。一首古詩被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重復著,為的是找到教古詩的最佳方法。這次我選擇《秋思》這首詩,它排在三首表達思鄉(xiāng)情詩歌的中間。雖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個字,但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如何傳遞給沒有雷同生活經歷的學生,讓學生感受著詩人的感受,想著詩人的所想?除了詩的內容外,我到底要通過《秋思》這個載體教給學生什么?詩的課堂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呈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在這之前,我聽過三年級兩位老師教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們的教學方法大同小異,亮點是能借助多媒體把學生帶進一個詩意的課堂。我個人也認為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詩意的課堂?我想方設法讓《秋思》的`情意在詩意的課堂上流瀉。
一、在讀中彰顯詩性。
我一直認為詩的教學應不同于其它的課文閱讀教學。一般的課文閱讀教學可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深入品味體會,但詩一經這樣折騰就會把詩拆得支離破碎,它就失去了詩本身的整體完整性。為了保護“詩”作為一種“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理解詩的意思。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后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豐富詩意。
在眾多的借寫家書的詩中,張籍的這一首《秋思》獲得的評價最高。王安石說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它語言精煉,蘊含豐富的內容。題目有“思”,而整首詩中卻沒有一個“思”字,那這個“思”究竟藏在哪呢?在深入備課后,我覺得詩中的“見秋風” 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耙馊f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整體的印象后,我馬上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么”“見不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以有形的景來襯無形的思,循序漸進地引領孩子們探究、品味“見秋風”。希望想象到的畫面成為學生通往作者內心的橋梁,讓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
三、在遺憾中憧憬未來
課后的集體評課中,許多老師也認同我這樣處理所帶來的效果,值得一學,同時也指出我的不足之處是多媒體課件中少了把學生帶入意境的聲音,多了一些不必出現(xiàn)的秋景圖。今后在制作、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我會向一些年輕老師學習,提高制作課件的能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古詩詞教學反思5
雖然教了這個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遺憾地說,由于病假,我沒有給他們講過古詩詞。因此,我要把我應該教給學生的東西在這篇課文中全部教給他們。課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備課,上課了,反倒有些緊張了。好在我的認真和付出感染了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們學得很認真,也很輕松。
第一,課時的安排,朗讀單獨占用一節(jié)課。我用了四節(jié)課講了三首古詩詞,但是并不低效。這是從我班的學情出發(fā)的。我班學生對古詩文的朗讀可以說很差勁,聲調、節(jié)奏都不行。因為朗讀不出感情和韻律來,所以學生不愛古詩。我國是詩的國度,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詩歌就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核心了。要讓孩子們喜歡詩,就要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因此,我將朗讀作為落實所有目標的重點目標和前提。我采用教師泛讀、聽讀錄音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且逐字逐句,有條不紊。為了激發(fā)孩子們讀詩的熱情和認真,我采取了小組賽讀個人風采讀及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字正腔圓,咬文嚼字,感情基調和節(jié)奏把握的很好。看著孩子們那收獲時的那一張張笑得燦爛的臉,我覺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對詩詞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詩一節(jié)課的策略。這樣的考慮是出于孩子們以前背古詩意思絕大多數(shù)是死記硬背的考慮。這樣的學違背了詩詞教學,而且既不深刻,有沒有樂趣!多l(xiāng)村四月》我采取了詳講的教學方法,但是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課下注釋,說說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請你發(fā)揮想象并結合詩意給這些景物加上形容詞,然后再將這些詞語串聯(lián)起來,通順地表達詩句的意思。第二首《四時田園雜興》采取了半引導半自學的方式教學,第三首《漁歌子》更是要求學生模仿前兩首古詩的教學方式自學,可以先找出前兩句都寫了哪些景物等。可以說,這樣做大大凸顯了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獨立性。放手讓學生們去做,你會收到意外的驚喜,孩子們也會收獲意外的自信。
總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從學情出發(fā),就要尊重學生的樂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古詩詞教學反思6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在最后一組——“綜合性學習”后面,安排了10首古詩詞背誦,包括7首古詩和3首詞。
本冊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冊,前面十一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詩詞大意的基本方法。教學這10首古詩詞,我不像以前教學古詩詞那樣詳細講解,而是讓那些學有余力的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學習,了解大意,背誦古詩,復習古詩并能積累運用。教學這部分,有收獲也有失落:
一、是提高了自學能力。學生根據拼音和工具書,熟讀了10首古詩詞,利用每首古詩詞下面的注釋大體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書,還可以請教老師家長和同學;通過反復的讀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是給了學生一個交流開放的課堂!敖虒W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還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在展示課上,全班同學交流了10首古詩詞的大意,介紹了時代背景和作者,講述關于10首古詩詞的逸聞或故事,如:曹植的故事,于謙的故事,鄭燮的故事等。還初步對古詩進行了分類。
三、是注重實踐,根據分類的`古詩去積累以前學過的古詩,提高學生的板塊意識。根據10首古詩詞進行分類,如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引領學生背誦了《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詠物言志詩──《石灰吟》《竹石》,《詠鵝》《詠柳》《墨梅》;寫景詩──《鳥鳴澗》《江畔獨步尋花》,引領學生背誦《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絕句》等,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同類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
四、是加強古詩運用,結合xxxx學年第二學期天河區(qū)六年級語文期末復習冊中的積累運用部分進行練習。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了詩中不僅油水、山、鳥……還有春夏秋冬……,并能在具體的語境中加于運用。
但在教學中,我明顯地感覺到部分學生的依賴性,讓同學老師牽著鼻子走,缺乏自我學習自我總結和自我積累能力,學習效果不佳。
古詩詞教學反思7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古詩詞的語言精煉,想象豐富,情愫真摯,傳唱千年不衰
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書中和詞語手冊上的注釋,自己弄懂詩句意思,然后比較三首古詩詞,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在寫法上讓學生體會詩與詞的不同,學完后,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嘗試著把感興趣的一首詩或詞改寫成一個故事),使詩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過改寫,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古代詩人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代詩歌的深邃意境,認識祖國古代文化的燦爛悠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祖國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
總體來說,學生課外收集了很多描寫思想的詩歌,由于課堂展示時間有限,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少了,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古詩詞教學反思8
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古典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好古典詩詞,不但能提升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而且還有利于豐富學生思想內涵,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然而,目前受制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束縛在僵化的教學模式下,初中古典詩詞教學長期處于一種不佳的狀態(tài)。對此,語文教師應不斷嘗試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重視并尋找到一條提升詩詞鑒賞能力的道路,從而更好地感悟與理解詩詞,為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反復誦讀,感受韻律節(jié)奏
誦讀是理解詩詞的重要手段,詩不但有畫面感,更有韻律節(jié)奏感,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一種詩情畫意的情味。只要反復吟誦,古典詩詞獨特的音樂美便會被學生捕捉到,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如在講授《過零丁洋》時,因為整首詩詞鏗鏘有力、情感飽滿,是誦讀的經典之作。這是押ing韻的七言律詩,韻腳是“經、星、萍、丁、青”等字。此外根據音韻來看,平仄有規(guī)律的交錯,有一種抑揚頓挫之感。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誦讀,不斷加深對詩詞情感意味的理解,從而真正內化詩詞魅力,從而充分激活口耳等感覺器官,配合學生的大腦,將音樂美充分地展示出來,古典詩詞教學也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詩詞意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說:“文章之妙,言之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痹娫~是語言的藝術,更是依靠意境表達情感的.重要文學形式。在初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由于古典詩詞語言比較生澀,學生聯(lián)想、想象力不足,使得初中生不易感知到詩詞獨特的意境之美。初中生喜歡形象可感的事物,古詩如果不能生成一種具體可感的畫面,那么即使教師講授得再精彩,也很難打動學生的心,更別說讓學生去鑒賞了。
教師應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頭腦中產生一定的畫面,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產生情感的共鳴,積極投入到古典詩詞學習之中。如在講授元曲《天凈沙?秋思》的時候,由于年代久遠,整體意境是由很多個意象所組成的,對于初中生來說,很難想象到底是怎樣的意境,也不易感受那種哀愁的情調,對此,教師可通過播放“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瘦馬”“夕陽”等幻燈片,促使學生在充分閱讀并分析詩詞內容的同時,借助圖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感受深深的意境之美。在多媒體輔助之下,古典詩詞情境會真實地映入學生眼簾,融入學生的心靈世界,這樣學生就也有景可說,有境可品了。
三、賞析意象,分析詩詞情感
意象是解讀古典詩詞的鑰匙,對于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意象進行梳理和識記,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鑒賞詩詞,領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果說意境是一座大廈,那么意象就是構成意境的磚和瓦,通過分析詩詞意象,可以準確把握詩詞意蘊。在鑒賞過程中,教師應抓住意象相對固定的意涵,將其分類總結闡述,然后再具體運用到詩詞鑒賞過程之中。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中的“梅”象征堅韌、傲雪、不屈不撓等意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不但表現(xiàn)了美好的春景,更暗含了送別、留戀、憂傷等意蘊,“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中的大雁象征著音信和思鄉(xiāng)思親、思歸意涵等。教師應充分借助意象,分析詩詞所表達的情感,這也是詩詞教學的側重點之一,是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詩詞的重要手段。
四、把握細節(jié),深挖關鍵考點
古典詩詞在大處講求意境意向點染,在小處注重細節(jié)把握,這種細微之處往往是詩詞教學的關鍵考點,也是詩詞鑒賞的重難點。古典詩詞往往一字千金,造語煉字,成為傳世經典,為后人津津樂道。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對古典詩詞細節(jié)進行把握,鼓勵學生去捕捉詩句中的關鍵詞,以此為突破口來解讀詩詞,顯著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如《望岳》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與“割”運用得很精妙,能夠將泰山秀美、遮天蔽日的景貌表現(xiàn)出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泰山那雄渾巍峨的姿態(tài),那高聳入云、居高臨下、云霧繚繞的泰山畫面,體驗到登臨絕頂?shù)拈_闊視野,還有詩人博大胸懷所抒發(fā)的對泰山無限的贊美之情。在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細節(jié)描寫,從而達到由一字窺全詩的目的。
修辭是詩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中考易考內容,教師應重視修辭教學,解決這個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促使學生能夠以此為突破口揣摩詩詞豐富的意蘊,感悟詩詞超凡的藝術魅力。如在講授杜甫《春望》一詩時,教師可鼓勵學生找出頷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毙揶o手法的運用,在師生共同努力下解開迷題,掌握詩句中所運用的擬人修辭手法,理解修辭所達到的效果:渲染詩人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內心的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fā)更多痛苦的情感。
古詩詞教學反思9
讓詩韻走進課堂
——《泊船瓜洲》《秋思》教學反思
9月16日,根據學校教研組安排,圍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一教研專題,我執(zhí)教了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前兩首——《泊船瓜洲》和《秋思》。教學這兩首詩歌,我除了圍繞教研專題,還試圖從新課標中對高年級學生提出的要求出發(fā),確立了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教學目標,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是:
1、抓字眼,明詩意;
2、創(chuàng)情境,入詩境;
3、巧過渡,悟詩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收獲是有的,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試總結如下,作今后教學之鑒。
一、抓詩眼,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詩歌學習的目標是:“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教法,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2、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結合重點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3、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4、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盡管如此,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仍然不能馬虎,這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很重要。
二、創(chuàng)情境,入詩境
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過程而產生,情感體驗同樣對認識過程起著很大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資料的補充、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多種場景,讓學生走近詩人,走進詩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從綠字入手,“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次第出示江南春景圖片,教師描述)是!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薄⒆ノ难邸熬G”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出示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引導學生理解“綠”的含義,“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次第出示江南春景圖片,教師描述)是!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接著讓學生依據詩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面?并用自己積累的詞語或是詩句描述出來。學生積累的詩句還真是不少,比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兒童疾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
......
2、指導誦讀“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之隔數(shù)重山。”
針對五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xiàn)的三個地名比較模糊的情況,我用現(xiàn)代媒體手段來展現(xiàn)江蘇地圖,讓學生通過地圖來了解三地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準確地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看來,詩人離家近還是遠?學生也許有兩種答案,即覺得詩人離家很遠,或是詩人離家很近,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趁機引導學生抓住“一水”、“只隔”來領悟詩人實際離家的距離和他心中離家的距離,初步感悟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并引導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朗讀古詩的前兩行,從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經過這樣反復的吟誦,使學生深刻體悟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出示資料,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在學生已深刻感悟詩人思鄉(xiāng)、戀鄉(xiāng)的基礎上,拋出問題“詩人的家鄉(xiāng)這么美,他又如此的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那他為什么還要離開呢?”出示詩人的相關資料(由于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但變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對導致失敗,因此,王安石于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辭去相職。第二年,又被神宗皇帝拜為相職。這首詩正是作于詩人第二次赴任的路上。)旨在引導學生明白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下了這首詩,對學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古詩、升華古詩情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并用一段深情的旁白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
1075年,年逾五旬的作者站在瓜州渡口,他遙望故鄉(xiāng),不忍離去,因為
——他一旦離開,皓月當空,他再也不能和詩友飲酒吟詩,所以他怎能不感嘆——引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旦離開,陽春三月,他再也不能和好友踏青郊游,他怎能不感嘆——引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旦離開,華燈初上,他再也不能和家人共享天倫,他怎能不感嘆——引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句詩是全詩的精華,是詩人情感的高度濃縮。只有這樣一詠三嘆,才能使學生與詩人的情感達成共鳴。
4、誦讀全詩,升華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讀古詩的基礎上,再通過聽范讀和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使學生的情感回歸到詩的本體上來。為了渲染課堂氛圍,我在悠揚的《思鄉(xiāng)曲》中激情導讀:九百年前,詩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帶著對家鄉(xiāng)深深的依戀,含著對前途無法預知的迷茫,千般愁緒,萬般滋味,無法言說,只化作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作者的心聲吧——(播放FLASH動畫),讓學生細細品味藏在詩文背后的故事。此時學生的情感已達到高潮,他們也有傾訴的欲望,唯有朗讀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心情,所以,我必須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還是那支曲子,還是那段話,只是稍作變化:九百年前,詩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帶著對家鄉(xiāng)深深的依戀,含著對前途無法預知的迷茫,千般愁緒,萬般滋味,無法言說,只化作一首詩,讓我們和作者共訴心聲——學生接讀全詩。學生此時配合默契,讓我感動不已。
三、巧過渡,悟詩情
本節(jié)課過渡語精妙,為詩韻課堂的成功創(chuàng)設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如開課伊始,我在播放了《故鄉(xiāng)的云》一曲后,這樣過渡: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币皇住豆枢l(xiāng)的云》將我們的心帶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對游子而言,更是最溫馨、最不能割舍、最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從今天起,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組課文,一起去感受那濃濃的鄉(xiāng)情吧。
在學生自讀了單元導讀之后,這段話又從我口中蹦出:思鄉(xiāng),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情感,它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讀三首思鄉(xiāng)的詩詞——《古詩詞三首》。
學完了第一首古詩,第二首《秋思》該如何導入呢?稍加思索,我使用了這樣的過渡語使兩首古詩的教學珠聯(lián)璧合:咳,和煦的春風勾起了北宋詩人王安石濃濃的鄉(xiāng)愁,那又是什么勾起了唐朝詩人張繼切切的鄉(xiāng)情呢?請大家自由朗讀——《秋思》。
在總結全課時,為了回應開頭,同時加深學生對鄉(xiāng)愁鄉(xiāng)情的感悟,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思鄉(xiāng)的詩讀了千百年,今天還在讀,思鄉(xiāng)的詩寫了千百年,今天還在寫。將來有一天你們長大了,也許要離開家鄉(xiāng)去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你們也會覺得家鄉(xiāng)是我們心中最溫馨、最難以割舍、最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讓我們合上書,一起背一背這兩首動人的詩篇吧——
這節(jié)課能成功開展,得益于以上幾點,但本課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1、課堂教學容量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受到牽制。由于本節(jié)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的教學,而古詩是看似簡單而內涵豐富的文章,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去補充文本,為了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課堂上就多次出現(xiàn)教師牽著學生走的現(xiàn)象,整個課堂教學基本是按照教師的預設在順利進行,缺乏精彩生動的課堂生成效應。
2、課堂缺乏個性化的朗讀展示!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說得沒錯,可是本節(jié)課的“哈姆雷特”卻少之又少。我的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們總是“一呼百應”,眾口一詞。比如,在介紹完王安石的寫作《泊船瓜洲》的背景之后,我問道:“作者馬上要遠離家鄉(xiāng),去京城赴任,你能體會他此刻的心情嗎?”第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我覺得他很依戀家鄉(xiāng),舍不得離開家鄉(xiāng)!痹谒拇鸢傅玫搅死蠋煹目隙ㄖ,其他的同學便人云亦云,根本沒人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免是人心生遺憾。
3、教師的朗讀指導力度不夠。在評課時,老師們普遍指出,本節(jié)課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力度不夠,對此缺點的指出我欣然接受。其實,一直以來我在課堂上對朗讀的指導都顯得較為不足。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不能用活教案不能用活教材,無法走出用教案教的思維定勢,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足,缺乏靈活機智的應變本領。
盡管我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課堂教學中仍然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亟需我想辦法提高效率?傊転榇蠹艺故疽还(jié)課,并能得到很多中肯的評價,于我來說,既有付出后回報的感動,也有努力后進步的欣慰。而從授課過程來看,反映出對古詩教學方法上的理解不透徹,對學生的關注不,從而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缺憾,確實值得今后探討,研究,再更好地實踐。
古詩詞教學反思10
上完《古詩詞三首》我首先對自己的實際教學進行了反思,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下來自己的過渡語言單一,無法全面引領學生走進古詩文的意境,一節(jié)課執(zhí)教兩首古詩容量大,總感覺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
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復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意境,是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不同于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fā)展的過程,鋪敘開去。詩人是從這一過程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的。入境,是讀古詩的根本,設計教學時我充分考慮了這點,但在實際教學時卻忽視對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顯,學生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鄉(xiāng)村四月》教學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如果此時我能有意識地對鄉(xiāng)村勞動場面進行一番描述,相信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氣氛,入情入境。
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學生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我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鄉(xiāng)村圖畫,
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學,的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生怕在課堂上講的不夠,卻忽視了對學生拓展的訓練,“廣積糧”的教學意識將我們引入另一片嶄新的天地。中國歷史悠久的古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在小學階段達到一定的目標,靠的不是老師一首一首地講,而應該是有意識地將學生引入古詩詞的意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主動閱讀,主動積累。
古詩詞教學反思11
教學時《四時田園雜興》,我引導學生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學習:
初讀 —— 畫出不懂的詞句;
再讀 —— 參考學習資料進行理解;
品讀 —— 與同學深入探討重點詞句,品味詩意;
誦讀 ——邊讀邊想象詩中意境。
在學生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后,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將詩的意境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表達出來。10分鐘后,一個學生質疑:這首詩到底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執(zhí)不休。有的'說:“從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梅子金黃’和 ‘杏子肥 ’ 中可看出描寫的是夏天的季節(jié)” ;有的說: “ 從第二句中的 ‘菜花’和圖上畫的 ‘綠油油的田野’可以看出是春天 ”。 我沒有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們情緒高漲。他們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詩的內容最后一致認為描寫的是夏天這個季節(jié)的景色。
因此,在教學中我認為應該多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討論問題,從而去解決問題。
古詩詞教學反思12
《古詩詞三首》A、B案
學習目標
、賹W會詩詞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谀芙Y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郾痴b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苷b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A案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激趣導入
①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ǜ鶕䦟W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圣”)
②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ㄉ诳赡軙骋獙W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釋題,簡介背景
、僮x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②引語:“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僖髮W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ūM:完。獨去閑: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閑地獨自離去了)
②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讀。
、谟懻摚涸娋浔砻髁嗽娙嗽鯓拥男木?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么描寫的。(板書詩題)
●自由吟讀
①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诮處煾鶕䦟W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冱c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谠诮涣黧w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凈光亮,似乎并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里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xiàn)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ň绞且倭⒃诙赐ズ凶钣忻囊蛔剑绱藟验煹纳剿,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只白銀盤里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幾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課外積累
①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诓贾谜n外作業(yè),繼續(xù)去搜集。
、巯鹿(jié)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稇浗稀肥且皇自~,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讀課文,理解內容
、賻е厦娴膯栴}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谥该x,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壑该磮D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芨鶕峁┑脑~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河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里?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后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八{”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后一句聲調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詞教學反思13
一、選擇《課外古詩詞誦讀》作為課堂教學的理由
《課外古詩詞誦讀》是部編教材中特有的板塊,每冊安排兩次,每次四首。所選古詩詞除課程標準推薦的誦讀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經典名篇,要求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培育對傳統(tǒng)文化及漢語美感的體認,加強文化積累。
《課外古詩詞誦讀》可以不安排課時施教,學生結合文本中的注解及賞析文字一般都能達到背誦默寫的要求。但果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大多學生往往止步于背誦默寫,不會在進一步誦讀欣賞,不斷加強文化積累的課程要求上下功夫。而文化積累、欣賞能力直接關乎“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這些在新一輪課改中特別推崇的“核心素養(yǎng)”之要素。因此,有必要適當安排一定的課時,引導學生以課外古詩詞的學習為載體,進一步夯實古詩詞誦讀欣賞方面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尤其在初始年級階段,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需要不斷強化。
二、關于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外古詩詞誦讀》中的四首古詩,如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一一學習顯然不妥?紤]到初一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已有的知識積累,我將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定為“在揣摩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誦讀欣賞”。揣摩情感是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審美品位的前提和關鍵。我曾在一篇發(fā)表過的文章中稱之為“打開古詩詞鑒賞之門的鑰匙”,中考中的古詩詞鑒賞題,盡管形式多樣,但或多或少都與準確揣摩詩人的情感有關聯(lián)。因此,這一目標還需在今后的課堂中不斷強化。至于“在理解詩句大意的基礎上正確默寫”這一目標,須要求學生課前基本達成,課堂上則通過檢查反饋,讓學生增強準確理解詩句大意的意識,同時通過“霄”“蹄”“猶”等易錯字的辨析,引導學生初步進入詩句的鑒賞層面。
三、關于課堂設計思路及課堂模式的運用
本節(jié)課的設計力求按照我校新修訂的校本化課堂模式——建構式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
普天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盡管名目繁多,層出不窮,但其所依據的新課程理念具有共通性,那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其課堂結構一般也不外乎課前自學、課堂導學、達標測學、拓展固學幾個部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是大家努力朝向的課程目標;自主、合作、探究是大家崇尚的學習方式;課標學情是大家選擇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是大家又將努力體現(xiàn)的核心素養(yǎng)三要素。我們的建構式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具有一定的前衛(wèi)性與自主性。我以為,這一模式的運用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較高,特別是“智慧”二字,對我來說,恐怕用一生的心力也難以修煉到位。但人還是要有夢想的,智慧課堂便是我們戴澤人永遠的夢想和追求。
建構式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分四個步驟:
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方法引領。
本節(jié)課的設計,圍繞兩個教學目標分別創(chuàng)設“默寫互評”與“誦讀比賽”這兩個教學情境,第一個情境重在強化學生對詩句理解的意識,第二個情境重在構建在古詩詞賞析活動中揣摩詩人情感的方法。兩個教學情境的設計,均按“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要求,通過引導學生已有的認知(默寫現(xiàn)狀),并回顧相關知識與方法(第一次學習詩歌時“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等要求),建立準確默寫與揣摩情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領學生結合新學內容進行“辨析錯別字”“準確揣摩情感”的方法與能力的遷移。
第二,自學交流,構建新知。
本節(jié)課,圍繞既定教學目標,共設計了兩個主問題:1.你認為在古詩詞默寫中,避免寫錯別字的關鍵是什么?2.你在古詩詞誦讀欣賞中是如何揣摩詩人情感的?第一個問題,學生在默寫后互評的基礎上很快能形成初步感知,教者有意識地列舉學生易錯的三組形似字(“宵”與“霄”、“啼”與“蹄”、“尤”與“猶”)讓學生辨析、討論。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教者適時提供圖片資料(潼關北臨黃河,南依秦嶺的地形圖)作為學生準確認知“河流大野猶嫌束”這一難句的腳手架。第二個問題則在學生感興趣的課堂競賽的基礎上自然拋出,學生由于有了感情誦讀的鋪墊,對揣摩古詩詞情感的方法一般能說出自己的一兩個經驗來。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想象情景,學生可能已經淡忘,需要老師適時點撥,喚起他們已有的認知并結合新的`認知情境嘗試運用,從而再一次構建“想象情境、揣摩情感”的新的認知。教學目標與重點由此而得到很好的落實。
第三,互動體驗,提升能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本節(jié)課中與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實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學生圍繞兩個主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互動體驗、不斷提升能力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須密切關注學情,并在課前較為充分的課堂預設的基礎上,適時點撥敲打、靈活引導駕馭。教者的教學智慧、課堂的精彩生成主要應在這一過程中展現(xiàn)。不過,這一過程的結果一般很難如愿以償,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概莫能外。
第四,智慧建構,檢測反饋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實際展示的“課堂演練”與“課外鞏固”加以體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智慧建構”重在設計的精心。比如,《嫦娥》一詩的選擇考慮了以下幾個因素:一是作者,剛剛學過他的《夜雨寄北》,便于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揣摩情感。二是出處,選自學生的《補充習題》(經省教育廳審定的義務教育免費資料),為學生進一步解答《補充習題》中相關的賞析題提供了很好的鋪墊。三是內容,詩中每一句都有值得學生想象的情景。四是聯(lián)想,嫦娥的飛天之夢在我國又有重大突破。20xx年元月3日,嫦娥4號探月器經過26天的飛行第一次在月表背面成功實現(xiàn)軟著陸,玉兔2號登月車順利巡月探測并傳回許多高清圖片。“課外鞏固”中所設計的詩歌賞析題全部源于課本中的四首詩,且與情感的揣摩密切相關。
四、教后反思
1.今天的課堂氛圍有點沉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夠理想。這一方面說明了我的課堂智慧遠遠不夠,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選擇《課外古詩詞誦讀》作為課堂教學的理由是成立的。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在初始階段確實需要反復強化,尤其是通過“想象情景”揣摩詩人情感這一及其重要的賞析技巧的把握還遠遠不能到位,因此,我對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定位還是合宜的。
2.從當堂的檢測訓練中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即通過“想象情景”揣摩詩人情感的方法基本達成。另外,學生整體誦讀能力的提升由于指導恰當,在本節(jié)課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這也得益于根據學情變化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理念。原以為學生的朗誦水平是比較理想的,朗誦展示只是一個課堂過渡,但鑒于學生朗誦現(xiàn)狀并不理想的實情,我覺得寧可壓縮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也應當根據學生朗誦問題的癥結所在適時點評,讓他們收獲成功的自信。從學生自信的表情中,我覺得這樣調整是正確的。
3.建構式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四個步驟,在本節(jié)課中基本展示出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得到切實的遵守。只是在建構體驗、互動生成方面表現(xiàn)得還很不夠,當然,這也在預料之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多研討,多反思。
古詩詞教學反思14
《古詩詞三首》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所編排的內容是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和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三首詩詞組成。這三首詩詞都是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寫的景象各有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異。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1.注重誦讀指導。誦讀的自然在于各個學習時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質量。初讀時要讀,指名讀,聽讀,齊讀,把字音讀正確,把詩句讀正確;理解詩句時要讀,默讀,落重音讀,把停頓讀正確,把節(jié)奏讀正確;吟誦時要讀,配樂讀,看圖誦讀,把詩意讀出來,把情感讀出來。
2.圖文結合,讀中理解詩意,悟出詩情。圖文結合講求自然,切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幫助時引導學生看看圖,在部分學生關注時一起分享“成果”來看看圖學一學;感受詩情講求自然,詩人有詩人的情,讀者有讀者的情,時空不同,老少有異,只要個性的理解來自于對詩意的正確把握,來源于學生的心靈深處,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艷的“暮春撲蝶圖”中。
不足之處:
在朗讀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
今后應該多聯(lián)系生活,談體會和感悟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感情朗讀,多多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朗讀古詩的能力。
田園四時雜興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掃清字詞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對整首詩歌有個整體感知,初步體會田園生活的美好。
二、研讀品味,理解詩情。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主體,通過理解詞語,初步感知古詩內容,探究詩意,了解詩情,步步深入,層層理解,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及詩題,然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品讀、感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梳理詩中的重點詞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詩的詩意。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此基礎上,想象詩歌的意境,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本課選取了《四時田園雜興》“春日”組和本課的“夏日組”對比閱讀,通過對比閱讀,既容易讓學生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學生的類文閱讀,可謂一舉兩得,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詩的朗讀力度還遠遠不夠。今后應該在古詩朗讀的節(jié)奏、韻律上下功夫。可以配樂朗讀,教師范讀帶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入情入境地讀,真正喜歡古詩,喜歡朗讀。
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是初讀詞讀通順,正確。先讓學生自己把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讀得字正腔圓。然后,結合詞的特點,如“長短句”“韻腳”以及“詞牌名”等特點,讓學生深入體會,從而讀出了詞的感覺,品出了詞的韻味。
二是理解詞意,解決關鍵詞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猜一猜、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議一議的方法自助解決困惑。在組織教學中,根據學情,因生而動,緊緊扣住“無賴”“相媚好”等關鍵詞進行交流與體會,大膽放手,鼓勵學生探究,抓住詩中關鍵的詞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從而深刻地理解詩詞的意旨。
三是圖文結合,想象畫面。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弊x出畫面,才能讓學生深入感悟詩情與詩境。通過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詞的情境,讓學生輕聲誦讀想象,感悟詩詞的意境美。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詩歌的意境之美。最后,又通過“這是一幅 的圖畫”進行提升,將詞的畫面用詞語進行提煉與升華,學生的“溫馨”“幸!薄坝撵o”“和諧”“歡樂”等感悟將本課教學推向一個高潮。
四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前面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不斷與作者進行對話,也逐步想探究:辛棄疾為什么要表達一個“溫馨”“幸福”“幽靜”“和諧”“歡樂”的畫面呢?
不足之處:
教學按照預設的教學流程走,但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少了,互動交流的時間少了,大部分時間老師在講授,沒有真正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課后,我認識到除了老師自身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在備課時還要預設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并有應對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課堂情況是隨時發(fā)生變化的,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還要能不受教學設計的限制,跳出教學預設,將各個環(huán)節(jié)做扎實且能巧妙無痕銜接過渡,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
古詩詞教學反思15
謂“以詩傳情、以詩言志”,在這幅意境優(yōu)美的山水畫的背后,傳達的是作者對悠閑自在生活的向往。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翁,而是江南水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所以,我在講授這首古詞時弱化了單一的解釋詩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品讀,想象畫面,詞畫交融,進入意境,體會情感。我把詩詞中的景物都呈現(xiàn)在黑板上,這副畫成為學生脫離課本進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誦關鍵詞,使學生邁出積累語言的第一步。教學過程中,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把詞意說得很美,生動有詩意,我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已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然后再聯(lián)系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指導學生品讀出“不須歸”所蘊涵的`情感
此外,我注重學生對課內外詩詞的積累,在教學中適時穿插相關詩句,豐富畫面的同時,也讓學生學以致用。
其次,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及上課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力圖體現(xiàn)“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營造融洽、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參與引導,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使學生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十分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不僅“學會,還會學”!
在執(zhí)教完本首詞,我的腦海里便開始反思其中的遺憾與愧疚,收益頗多:
1.時間應該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讀指導的環(huán)節(jié)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時間,讓學生讀得更到位。吟唱古詞,一來是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來是想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但這部分花的時間比預計多。
2.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高漲,但我傾聽時卻不夠細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也是一門藝術,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當出現(xiàn)學生的回答有些偏離主題時,應該要仔細捕捉有關信息,作適時引導。
3.其實整堂課下來覺得自己還是不夠淡定,內心不夠平靜,沒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剛剛好。
【古詩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古詩詞教學反思05-15
古詩詞教學反思常用【15篇】05-15
《古詩詞三首》課堂教學反思10-11
《古詩詞》教學設計01-10
前后教學反思《前后》教學反思11-13
《孔乙己》教學反思 孔乙己 教學反思02-09
教學教學反思11-10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5-24
教學反思03-05
比的教學反思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