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說說四幅圖上各畫了什么,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自己喜愛的內容可多讀幾遍,把生字讀正確。
。、學習要求認讀的生字,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生字,結合識字認識偏旁“月、雨、口、禾”。
三、朗讀感悟
。薄⒆寣W生反復讀課文,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每節(jié)講的是一個季節(jié);這篇課文講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特點;課文寫得很有趣。
2、在了解課文內容、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讀課文,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
。、借助插圖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四、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五、拓展延伸
1、讓學生匯報自己課前在大自然的觀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畫,模仿課文來說說秋季的景物。
。病⒆寣W生說說自己最喜愛哪個季節(jié),再畫一幅畫,把畫的內容講給同學聽。
。场⒉贾脤W生課后收集有關描繪四季的畫片、兒歌等,在同學間交流。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領悟和了解同音字、形聲字的特點和基本規(guī)律。
2.積累有構詞特點的成語和四字詞語。
3.讀懂成語故事,理解成語意思,積累成語。
4.自主閱讀短文,概括主要內容、積累好詞佳句。
重點難點
1.了解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體會詞語的構詞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能力。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有構詞特點的成語和四字詞語。
2.自讀自悟,讀懂成語故事、積累好詞佳句。
重點難點
1.了解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體會詞語的構詞特點。
教具準備
教師:幾組常見的同音字和較典型的形聲字,成語故事。
學生:字典、詞典和成語詞典。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10)
1.讀懂題意,自讀自悟。
2.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特征。
3.總結規(guī)律,拓展延伸。
二、語海拾貝(10)
1.自主讀詞語,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
2.用符號勾畫出各組詞語中相同處,幫助理解、記憶。
3.互動學習,討論構詞特點,討論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4.熟讀、積累。根據(jù)四種構詞特點進行改寫或補充練習。
三、點擊成語(10)
1.自由練讀,讀正確,讀通順。
2.把讀懂的內容講給同桌聽,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動釋疑。
3.結合實際,交流閱讀體會。
4.教師引領,歸納總結。
5.拓展延伸?芍v講其他成語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四、自主閱讀園地(10)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
2.勾畫出你最欣賞的內容,與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認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生生、師生互動探討。
4.選擇你最愿意的方式,積累好詞佳句,包括背誦、摘抄等。
教后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用書面、口頭結合等方式表達自己觀察自然、觀察社會所得。
2.能以春為題搜集、整理、篩選信息資料。
3.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教具準備
1.在學習本單元第一課后,就可以布置本項學習任務,給學生足夠的資料搜集、展示準備的'時間。
2.教師可選兩首詠春詩準備朗誦表演。
教學過程
一、搜集資料,交流信息(10)
1.自主地通過各種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資料。
2.與同學交流搜集的資料,探究充實資料的途徑和方法。
二、獨立設想,合作構思(10)
1.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設想參加展示會的形式,是詩文朗誦,還是辦小報
2.根據(jù)設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
3.尋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構思方案,做好參加展示會的準備。
三、成果展示,重在過程(10)
1.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展示成果,教師做好組織工作。
2.展示者可以匯報在搜集材料和準備展示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收獲體會。
3.觀摩者可以質疑問難,可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4.教師在參與過程中言傳身教,因勢利導。
四、成果評比,重在激勵(10)
1.可以將個人、小組的展示都歸結到四大組評比。
2.定性評價為主,學生自評、互評為重。
教后感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會圍繞春天選擇習作材料。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
3.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在本單元積累的語言材料。
4.感受春天的魅力。
教具準備
1.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搜集的資料選票、構思。
2.教師準備1~3篇各具特色的范文。
教學過程
一、讀懂要求,明確目標(10)
這次習作緊扣單元主題,與課文內容、綜合性學習有機結合,圍繞春天自由寫作,體現(xiàn)了從讀到做再到寫這樣一個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學生可以模仿課文寫春景、春游活動,也可以寫與春天有關的人和事,還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中發(fā)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1.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懂習作要求,培養(yǎng)獨立探究意識。
2.小組合作解決疑惑。
3.教師引導梳理習作要求,明確選票范圍,提示本次寫作目標。
二、讀寫結合,擴展視野(10)
1.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內容:
都與春天聯(lián)系緊密,有寫人的、寫景的、狀物的
2.引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成果中選擇習作材料。
3.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材。
三、自主表達、學習修改(20)
1.在寫的過程中,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亮點,及時點評導向。
2.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快樂。
3.引導學生練習用修改符號在草稿上自主、互動修改。
教后感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明確傳記文學的特點:史料的真實性和描寫的生動性。
2、學習梵高的偉大精神,體現(xiàn)語文教育的人文性。
3、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傳記文學的特點:史料的真實性和描寫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占有、刪選資料,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的運用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歐文。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因而在上課之前了解梵高其人其事是非常必要,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方位地去查尋資料,如上網、去圖書館,有的學生甚至買了《渴望生活》一書,全文閱讀。學生主動地得到了大量資料,又因為自身的認識水平、生活經歷、文化素質的不同,對人物的看法也就不同;诖耍覍⒔虒W設計成“語文研究性學習課”,在弄清傳記文學特點的同時,又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伴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屏幕上出現(xiàn)一組梵高的畫作,有燦爛的向日葵、旋轉的星空、奧維爾教堂、塞林萊斯大道、綠色的麥田……最后畫面定格在梵高不同時期的四幅自畫像,隨著畫面逐漸淡去,形成背景,出現(xiàn)一段文字: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蘭畫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做過商人、傳教士,后自學作畫,其畫風曾為野獸派所取法,因精神病自殺。
。ㄕn堂效果:選用貝多芬的音樂,是因為這兩位偉人有著相似的命運,有著一樣的精神,借助音樂和圖畫吸引學生,讓他們快速地進入課文的氛圍中,置身于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調。)
老師導入課文:這就是梵高,歐洲現(xiàn)代繪畫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一個從不向命運屈服,用生命譜寫輝煌的英雄。妙手丹青無人賞識,在極其孤獨和環(huán)境中從事繪畫,付出常人所難以想象的艱辛,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被譽為“美國傳記文學之父”的歐文。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個片段。
屏幕出現(xiàn)一本書,封面有渴望生活,歐文。斯通著幾字。隨著書本的自然翻動,最后定格在第八節(jié),也就是課文內容。
二、分析課文
給學生一段文字材料,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思考兩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為:(1883----1885)梵高在紐恩南休養(yǎng)身體,寫生描畫,但村里大部分人對他懷有偏見,認為他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因而遭到排斥,甚至被驅趕。但他堅持作畫,最后終為布拉邦特農民畫出屬于他們的不朽作品----《吃土豆的人》。
。ㄕn堂效果:問題并非很難,但要學生回答完整并不容易,可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繼續(xù)提問,讓學生自己最終得到答案。比如學生快速閱讀后很快能找到區(qū)別,材料語言簡潔,只是對梵高這段生活經歷的概述,而課文則是生動詳細刻畫了梵高這一人物形象。老師可讓學生二讀課文,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使課文生動形象的呢?當學生找到答案之后,再讓學生三讀課文,思考作為不是同一時代、同一地域的人,作者是如何知道梵高的言行舉止和他的思想活動呢?老師可提醒學生,作者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時,曾參閱了梵高與他弟弟的八百多封信,并到梵高生活過的地方去采訪熟悉他的人。所以通過問題的逐步深入,學生最終歸納出傳記文學的特點:史料的真實性和描寫的生動性。)
三、拓展與延伸
屏幕出現(xiàn)一組畫作,方便學生闡述觀點時運用。這部分完全是由學生自由暢談,學生因已查尋資料,有了知識基礎。他們分成若干小組,從所得到的材料中,去評價梵高其人,既可以借鑒他人的觀點,也可以有自己新的想法。老師只是適時作一些點評。
下面是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發(fā)言:
A、我們在查閱這位巨匠的資料時,一直被他的一種精神所感動,因而在我們眼中,他就是英雄,他就是一位勝利者。他那種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讓人折服,雖然太多的人都有不理解他,但他卻從未停住自己的腳步。他失去了許多東西,例如優(yōu)越的生活、美好的前途、甜蜜的愛情……留給自己的只有貧困和超出常人的努力。比如為畫《吃土豆的人》他畫了成百幅的農民農婦肖像圖?梢韵胂笕魏我环昝赖淖髌繁澈笳礉M的是汗水和辛勞。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B、我們認為梵高之所以能取得這么高的成就,顯然與他的天賦有關。資料告訴我們,梵高并未進行過系統(tǒng)的美術學習,完全是通過自學,從事繪畫時間也比較短,只有十年,但成就斐然。如果沒有天賦的話,他苦干十年的結果也只能是一位畫工而非畫家。梵高曾為報考神學院刻苦讀書,每天學習時間長達十至十四個小時。但最終是一無所獲。所以,教會中少了一位默默無聞的傳教士,而畫壇卻多了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
C、我們認為梵高偉大成就的背后還站著一位默默奉獻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弟弟提奧,所以熱愛梵高的人不能忘記他。沒有他數(shù)十年始終如一的支持,(這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梵高也許早就放棄了,畢竟他還是需要面包、咖啡、畫筆和顏料。那些曠世之作就不可能存在了……
D、從梵高的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才有發(fā)展,才能有突破。他用波形、螺旋形的筆觸來運載奔涌不息的情感,表達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比如課文所提及的尋幅作品,他就是將整幅畫創(chuàng)新地涂抹成土豆的顏色……
E、許多都是從畫家的梵高說起,而我們要說的是生活中的梵高。他在許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謂的上層人物眼中是偏執(zhí)的,敏感而易怒的。但他在下層人民眼中是善良的、無私的、熱情的。在博里納日礦區(qū)做短暫的傳教士工作時,他竭盡所能地幫助當?shù)氐V工,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去支助他們,自己常常陷于饑寒交迫的境地。所以當?shù)亓鱾饕粋關于上帝的故事。后來他作畫,畫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底層人民,有礦工、農民、織工、郵差甚至妓女。他覺得他們才是美麗的,他將自己的愛全部獻給了他們……
F、我們這個小組是從梵高自殺行為進行研究的。很多人認為他這一行為是懦弱的,是逃避痛苦的舉動。但我們卻用英雄來稱呼他。因為他早將自己的生命與作畫聯(lián)系在一起,“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身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的危險”,對他而言,作畫就是生命,如果不能作畫,他與行尸走獸無異。所以最后當他瘋狂地無法作畫時,他只能選擇死,他英雄般地舉起了槍……
學生討論由于時間原因告一段落,但又引發(fā)了新的爭論,尤其是對于梵高自殺行為的探討使許多學生又有新的看法,這可布置到課外討論,還可以寫成文章。(一堂真正的好課應該是解決舊問題,產生新問題。)
四、授課結束
以一組由梵高作品串成的動感的音樂小電影作為結束。
。ㄕn堂效果:學生始處于梵高作品之中,不僅感受他偉大的人格,而且利用圖畫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審美因素,讓藝術和文學語言溝通起來,發(fā)展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作業(yè)]
1、用一句話表述自己的感悟。
2、課外閱讀《史記。項羽本紀》或閱讀其他傳記文學,加深理解傳記文學的有關特點。
[板書設計]
材料:簡潔,是概述
課文:詳細、生動、鮮明地刻畫了梵高這一形象
歸納總結:傳記文學的特點:史料的真實性和描寫的生動性
[課后小結]
盡管這堂課的前期準備費時達一個月之久,學生們所得到的東西遠不止這堂課的內容。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收獲:一、他們學會自主地學習,通過多渠道獲取信息,這種新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二、他們學會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三、通過閱讀開擴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四、同時真正吸取了文中的養(yǎng)料,在對人物的分析和探討當中深受教育,激勵他們在困難中勇往直前。五、這堂課真正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當然作為老師的我也是受益匪淺的。老師不能僅關心與考試有關的內容,也應多方面學習,充實自己,未來的教師是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
語文教案 篇4
1.學習本課的生字,理解“不遺余力、微不足道、不可思議”等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在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魯濱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3.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欲望。
多媒體
一 談話入題
1.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名家筆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機智的藺相如,熱愛自由的“奴隸英雄”,足智多謀的周瑜,頑強勇敢的老漁夫……也正是他們這些鮮活的形象,豐富了我們的“名著之旅”。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傳奇人物。(板書:魯濱孫)
關于這個人,你們對他有哪些了解?
2.(再板書:造船)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讀了課文題目,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二 初讀感知,學習生字詞
1.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本文是寫魯濱孫在荒島上造獨木舟這一故事情節(jié)。)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謬”讀作iù,不要讀成ià。
(2)比較下面的字再組詞:
挺( ) 杠( )
艇( ) 扛( )
(3)理解詞語的意思。
擱淺:(船只)進入水淺的地方,不能行駛。
杠桿:一種簡單機械,是一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桿。
不遺余力:毫無保留地用盡全部力量。遺,留下。余,剩余。
微不足道:渺小得不值得一談。足,值得。道,說。
荒謬:極端錯誤;非常不合情理。
一言難盡:幾句話是說不完的。
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3.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故事圍繞“造船”寫了哪些內容?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寫魯濱孫先修船不成,后決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的。
三 細讀領悟,體會態(tài)度
1.再讀全文,邊讀邊畫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想想魯濱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四人小組交流。(小組內互相讀讀畫出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3.全班匯報交流。(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投影出示相關句子)
(1)我不遺余力去干這件工作,結果白費心思和力氣,浪費了我整整三四個星期的時間。
①“不遺余力”是什么意思?
、趶摹鞍踪M”“浪費”“三四個星期”這些詞語你體會出什么了?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既然課文要寫魯濱孫造船,為什么還要寫他花大力氣去修船呢?)
、廴嘟涣。
寫魯濱孫先修船不成,后決心造船直至成功,這樣的情節(jié)變化和曲折經歷有力地表現(xiàn)了魯濱孫雖然身處逆境卻不退縮、不逃避,而是敢于正視并勇于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2)但是,我要去海島對面大陸上的愿望不但沒有減退,反而因為難以實現(xiàn)而更加強烈。
、僦该首x句子。
②你覺得魯濱孫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廴嘟涣鳌(“不但……反而……”表現(xiàn)了魯濱孫面對困難敢想敢做,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也表現(xiàn)了他并不盲目瞎干,而是能夠審時度勢,調整自己的行為。)
(3)我費盡辛苦才把樹砍倒……這種勞動之艱辛真是一言難盡。
、俾(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難盡”。
、趶倪@句話你體會出了什么?
這些語句都生動地表現(xiàn)出魯濱孫身上吃苦耐勞的品質以及勇于戰(zhàn)勝困難去爭取成功的驚人毅力和頑強意志。
、塾^察書中插圖,想象魯濱孫造船時的勞動場景。
、芫毩曈懈星榈乩首x這句話。
4.交流感受。
讀了這故事,哪個地方最令你感動?為什么?(相機指導朗讀)
5.感興趣的同學把《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找來讀一讀,同學之間交流讀后的體會。
1.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同學們,假如你意外地來到了一個荒島上,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了起來。
2.教師組織學生談談從魯濱孫的經歷中想到什么,從魯濱孫的身上學到什么。進而討論一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
3.要求學生課外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這項課外訓練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
1.選字組詞。
非(洲) [洲 州] 杠(桿) [稈 桿] 不(遺)余力 [遺 遣]
砍(削) [銷 削] 不可思(議) [義 議]
2.魯濱孫明知道沒有人幫忙,他無法讓獨木舟下水,為什么他還要做呢?
3.你覺得魯濱孫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
丹尼爾笛福(1660~1731) 英國小說家。生于商人家庭。他在西方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據(jù)著一個特殊的位置,被稱為“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其作品主要以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zhàn)勝困難為題材。18世紀,長篇小說興起,笛福作為西方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以寫實為風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現(xiàn)代長篇小說發(fā)展的道路。他的小說情節(jié)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作品表現(xiàn)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要求“個性自由”,發(fā)揮個人才智,強調個人應具有冒險精神的現(xiàn)實。其他小說有《辛格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大疫年日記》等,均受讀者歡迎。
《魯濱孫漂流記》 1719年出版,是18世紀英國四大著名小說家之一的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學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這部小說一問世就風靡英國,情節(jié)真實具體、親切自然,讓人不忍釋卷,至今仍是雅俗共賞的世界名著。小說從出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據(jù)說,除了《圣經》之外,《魯濱孫漂流記》是出版最多的一本書。該書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該書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敘事語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語文教案 篇5
訓練目的: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出示《愛惜糧食》的圖片,句子、要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讓學生明白習作的要求,仔細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根據(jù)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背景,發(fā)揮想象,口述圖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1、看圖作文我們早已寫過,應該并不陌生,請同學回顧一下,看圖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細看圖,理解圖意;仔細觀察,合理想象……)教師小結出示要求。出示課件1
2分鐘
2、今天我們還要學習看圖作文——愛惜糧食
出示2
二、學習“習作要求”,出示:仔細看圖,理解圖意,展開想象,寫一篇記敘文,比較具體地寫出事情的經過。
1分鐘
讀要求,你讀懂了什么?
三、寫事的文章特點是什么?(出示課件4)
3分鐘
四、學習范例,讓學生邊讀、邊思、邊劃:(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的.?
(2)小作者抓住哪幾方面來寫?用“——”劃出寫得具體的詞句。
5分鐘
學生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師小結:圍繞中心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寫具體。
五、出示圖,仔細觀察
(課件5)
5分鐘
1、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1、圖上畫著哪些人?
2、他們在干什么?
3、是什么時候的事?)
2、出示學習提示1、圖上畫著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課件5
3、討論人物、時間、地點、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媽媽、農民伯伯
板書:小明
爸媽
點明:小明、爸爸、媽媽是這幅圖的主要人物,農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時間:春天的中午
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小明胸前的紅領巾說明是放學后,從農民伯伯頭戴草帽,彎著腰在插秧,推測出這是春耕的季節(jié)。)
事情:出示填空(口頭說話)
。ㄕn件6)
一個—————的———————,小明———————,爸爸媽媽———————————————————。
。3)討論事情的順序。
板書:起因:小明要倒剩飯
經過:爸媽勸阻教育
結果:小明懂得道理
。4)確定重點:這三步哪一部分要寫得具體些?
點明:事情的
經過應作為重點寫具體。(板書:寫具體)
(5)同學回想一下我們積累的愛惜糧食的諺語和詩歌等
如《鋤禾》出示它的多媒體
2分鐘
六、想象事情的經過,分散難點。
10分鐘
出示學習提示2、爸爸、媽媽會怎么說,怎么做?小明會怎么說,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順序寫,哪些內容要寫得具體些?
。ㄕn件7)
。1)自由組合討論,小組匯報,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語言、動作是否合理。
(3)評議后,其他小組補充(力爭求異)。
七、學了這篇看圖作文,你們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獲、體會?)(相互說,然后交流)3分鐘
八、寫重點部分,把它寫具體,然后交流。5分鐘,有時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