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科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光科學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光科學的教案1
學習此課前,學生已經研究了本單元的《我們吃什么》,對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了清晰的認識,知道了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哪些營養(yǎng)成分,哪些給我們提供活動能量的食物,哪些使我們保持健康的食物。本課的探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上的。
1、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習科學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體驗的過程,對于食物搭配,老師不能生硬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巧妙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搭配食物中體驗到膳食營養(yǎng)合理搭配的重要。
2、科學學習以探究學習為主。本課教學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科學探究為中心”,按照“生活導入—引出問題—討論解決—得出結論—實踐模擬—交流討論”的原則,以學生的體驗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科學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本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于飲食,學生并不陌生,天天與食物打交道,故在教學設計上應從生活入手,著眼生活問題,最后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4、課外延伸,鞏固科學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本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倡導個性化設計,對教材進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調整與處理。將課中的學習活動延續(xù)到課外,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設計一頓晚餐,注意膳食的營養(yǎng)搭配,自己嘗試著買菜、做飯,完成一份非常有意義的課外作業(yè)。
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構。
2、從適當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3、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進行交流。
4、能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食譜。
知識與技能:
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
教學重點:
認識食物金字塔,學習科學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依照金字塔結構設計自己一天的食譜。
1、教師準備:各種食物的圖片、“食物結構金字塔”課件 、小組合作活動記錄表。
2.、學生準備:紙餐盤、卡紙、直尺、彩筆等。
(一)激趣導入 引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都很羨慕籃球明星姚明,你了解他的一日三餐嗎?
(課件展示姚明的一日三餐)但在我們學校就有一些這樣的同學(課件出示“豆牙菜”和小胖墩型同學)
2、提問:看了以上三個資料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是健康的?(看書p43)
學生各抒己見。
3、談話:過胖或者過瘦、過矮都不能稱為健康的人?磥砣绾慰茖W搭配食物、合理飲食,也存在很多學問,我們今天就具體了解怎樣搭配食物。(板書課題)
。ǘ┖侠泶钆 解決問題
1、了解班級特殊學生的食譜
。1)實物投影學生一天食譜
。2)學生討論:你認為這幾份食物的搭配合理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3、學生觀察后小組討論交流。
a 小組交流:怎樣的飲食才算合理?飲食中要包括那些營養(yǎng)成分?(淀粉、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等)
b 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經常吃的食物按營養(yǎng)分類填在表格中。
c 討論:這么多食物,你認為哪些應多吃?哪些應少吃?
d、引導學生認識“食物金字塔”。(課件出示)分組討論:
。1)金字塔分幾層?
(2)每層有哪些食物?各是哪類食物?
。3)一共有幾大類食物?
。4)金字塔的結構有什么特點?我們在搭配食物時應注意什么?
e、學生匯報,教師小結:我們每日的食物應包括這幾大類食物,各類食物要搭配著吃,而且下面的食物(如糧食類)要多吃,上面的食物(如油脂類)要少吃。
。ㄈ┻\用原則 設計食譜
1、同學們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小營養(yǎng)師了。下面請你們露一手,用食物卡片配出一日三餐,把結果填在表格上,然后小組進行匯報,看看哪個小組的食物搭配合理、好吃、省錢。
我們的營養(yǎng)食譜
早餐
午餐
晚餐
我搭配的食物
牛奶250 g
饅頭100 g
蘿卜燒豬肉200 g
米飯100 g
蔬菜150 g
水果150 g
豬肉100 g
蔬菜250 g
面條100 g
這樣搭配的理由
2、匯報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自己的食物配餐,并說一說這樣搭配的理由。
3、老師小結:同學們很會思考,找出了好多問題。我們每天的飲食應該有葷有素,各層食物都要吃,下層吃多點,越往上吃得越少,平時注意營養(yǎng)全面,做到不偏食、不挑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學生對照“食物金字塔”分組研究自己的飲食結構
(1)分析自己一天的食譜,看是否科學合理,并修改。
(2)小隊互相看,挑選一份食譜,再修改。
(2)每組匯報一個同學的食譜,及分析意見。
5、實踐活動:小隊設計自己的營養(yǎng)食譜
(1)教師提比賽要求:科學、合理、好吃、省錢。
。2)分組先設計食譜,然后利用水彩筆將食譜謄寫在大卡紙上,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小隊互評。
。ㄋ模┤の痘顒 課外延伸
1、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怎樣搭配食物,就是要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這里有營養(yǎng)學家的提醒(課件)
2、課后合理設計一周的食譜。注意科學、合理、營養(yǎng)的多樣化。
3、回家用自己設計的食物金字塔食譜,為家人準備一份晚餐,在爸媽的幫助下完成。
光科學的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
2、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3、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過程與方法
1、按照說明正確進行實驗操作
2、制作簡易潛望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反射的圖片或課件、潛望鏡模型
分組實驗:手電筒、小鏡子、制作潛望鏡的材料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室的`日光燈管,上面為什么要裝燈罩呢?
2、照亮目標
1)書上有三個照亮活動,請仔細閱讀操作要求,并在書上畫出光的路線
2)學生反饋實驗發(fā)現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運用光的反射
1)汽車反光鏡(凸鏡)
2)醫(yī)生帶的額鏡(凹鏡)
3)試著畫出光的路線圖
4)不銹鋼勺的內外兩面
5、做一個潛望鏡
1)自學書上的制作要求
2)每個人利用現有材料進行制作
3)利用反光鏡制作的其他玩具:萬花筒、觀景箱等
6、反光帶給我們的不便
1)玻璃幕墻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線的強弱
六、作業(yè)設計
萬花筒的制作
七、板書設計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車反光鏡:凸鏡 醫(yī)生帶的額鏡:凹鏡
光的路線圖 光的路線圖
潛望鏡的制作
八、教學后記
光科學的教案3
活動目的:
1.對探索光感興趣。
2.積極探索,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并嘗試記錄不同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1)手電筒幼兒每人一支,并學會使用。
。2)活動前教幼兒學會用壓花機壓花。
。3)各種顏色的彩色紙、白布、“我的記錄表”、彩色筆、壓花機、石頭、一段舞臺燈光視頻、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各種顏色的布、各種玩具。
。4)供幼兒操作的桌上鋪上白布、展示記錄表的底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看視頻激發(fā)幼兒對探索光的興趣。
1.播放燈光視頻,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引起幼兒的興趣。
2.提問:剛才的燈光秀,你都看到了什么?
3.討論:如果用一張白紙擋住手電筒,它還能發(fā)光嗎?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
1.手電筒的光透過白色的紙會發(fā)光(同時一手拿手電),透過這些彩色紙,(教師拿出彩色紙,邊說邊拿,不要故意說老師準備了彩色紙,環(huán)節(jié)的.遞進要盡量的不著痕跡)(把紙蓋在手電上,暗示操作方法)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既是提問又是過渡)
2.請小朋友猜一猜,分別用紅色、綠色、……色的紙蓋在手電上,(邊說邊指著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你覺得會看到什么顏色的光,就用彩色筆涂在對應的格子里。(記錄卡和色筆放在桌子上)
3.記好了嗎?光猜測可不行,要通過驗證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請小朋友4個一組帶上記錄卡去操作試一試,并在格子里記錄你的實驗結果,聽到音樂停止時請把東西都放回籃子里,回到我身邊。
4.幼兒進行實驗:用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紙,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放上藍色的紙,光就變成了藍色了……)
5.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結果寫在“我的記錄表”上。
6.評價:誰愿意來說說你的實驗結果。(請一個幼兒帶上記錄卡上臺發(fā)言)有誰和他的結果是一樣的,請舉手。
7.教師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紙,變出了各種各樣顏色的光,跟我們剛才看的燈光秀里面的顏色一樣的美。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么?(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么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么變化?邊實驗邊記錄“我的發(fā)現”。( 常規(guī)強調,音樂停時請把東西放回籃子里,回到我身邊)。
4.教師評價:你成功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變出了什么形狀的光?(請4——6個幼兒發(fā)言)(如: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5.師幼一起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6.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7.教師小結:光透過(射在)不同形狀的圖案(物體上)能發(fā)出不同形狀的光。
四、通過PPT小視頻了解光在生活中的運用。
五、活動延伸:
1.劇場要舉辦一場燈光秀,讓我們也來做一回燈光師吧,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到舞臺后來。
2.布置舞臺場景,播放音樂。請教師配合拉起白布,讓幼兒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在白布上,發(fā)出不同顏色、形狀的圖案。幼兒隨音樂舞動燈光。
3.音樂;顒咏Y束:燈光秀結束了,讓我們問問評委老師們,我們的燈光秀精彩嗎?請給我們掌聲!謝謝大家!
光科學的教案4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20xx年的10月份,我有幸參加了為期5天的新密市小學科學教師培訓,本著認真學習、認真參與、認真思考、認真實踐的態(tài)度,為把學習成果消化好、運用好、發(fā)揚好,F將學習培訓的收獲和感受做以總結。
20xx年10月12日參加完今天的兩場培訓,聽了趙永欣老師和河南師范大學劉興毅教授的精彩報告,感悟很多,正如科學課程課標指出:當今世界,科學發(fā)現與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涌現,為人類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認識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茖W技術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茖W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每一位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趙老師的報告中我明白了作為科學教師,我們的目標并不是培養(yǎng)科學家,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科學思維,遇到問題去質疑、用科學的眼光去分析。
趙老師還告訴我們,我們的科學課要引入一些小游戲、小實驗,有的老師采用看視頻來幫助教學,看視頻也可以,只能滿足眼睛視覺方面的效果,二見實物、做實驗更直觀深刻,比單一刺激效果要好,對事物的認識必須是多種感官的綜合調動。趙老師倡導的科學課堂應該是自主+講授+辯論+探究的模式,這些都是我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思考和改進的。李教授的報告讓我更明白了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定弄清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通過教學這個載體訓練這樣的思維,而我們小學科學教師的定位應是組織者、參與者、贊賞者,李教授給我們推薦的應飛老師的課,引導、互動、肢體語言是那么的好,我本人也一定利用課余時間要多看應飛老師的課,多學習、多思考、多提升。讓理論和實踐經驗更好的'武裝自己!
20xx年10月13日有幸在教師進修學校聆聽了新密市教體局教研室趙老師和鄭州名師陳煒老師有關科學課的分享,收獲和感受頗多,讓我對小學科學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趙彥彬老師主講的是三年級科學教材的分析與解讀,我從中明白了大象版的教材是圍繞雙主線去編排,一個是科學知識目標一個是探究目標。趙老師邊講解邊把科學實驗融入,讓老師親自體驗實驗帶來的魅力,像《倒立的小丑》、《制作風向標》等不斷用一個又一個的實驗感知科學,從中我還學習到在科學課堂上大人提的問題很有可能不是學生所想的,因為站的層面不一樣,生活經驗不一樣。趙老師的解讀就相當于我的初次備課,讓我明白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什么,能創(chuàng)造條件的,我們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感悟一下科學現象,能做演示實驗的盡量做演示實驗。
趙老師的分享準備的那么充分、講的那么熟練那么嚴謹,把自己的教學積累和思考教給我們,他用真情付出贏得了大家的尊重。陳煒老師年輕帥氣有為,來自鄭州中原區(qū)一線,他愛思考愛學習求上進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他為我們帶來的主題是《規(guī)范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施策略》,他語言風趣幽默很接地氣,他通過理論分析、觀看視頻、老師分組做實驗進一步把我們帶到科學世界,和陳煒老師的對話中我明白科學是一個認識修正的過程,在小學階段一二年級主要突出指導三四年級主要突出引導而五六年級主要突出放手。陳煒老師總結的科學課堂四種不規(guī)范現象即:單向教授的現象依然存在、重知識輕行動現象依然存在、改變課堂內容現象依然存在、無實踐,不出教室觀察調查現象依然存在。在今后的科學課實際教學中我本人一定要努力改變以上四種現象。那怎么才能規(guī)范科學課堂呢?陳老師告訴我們了辦法,規(guī)范課堂教學要以小學課程標準為標準,教師關注方向也要體現核心素養(yǎng)要有課程思維下教學的意識,要有單元教學設計的思想體現,要有思維參與的探究。規(guī)范課堂教學我們還要在學情分析上下功夫,橫向分析教材,了解學生能力基礎。關于學情分析趙老師還特意舉了例子,北京和江浙地區(qū)名師較多,他們的課堂調控、課堂組織、處理生成等非常的優(yōu)秀,他們來河南上課,用中原區(qū)互助路小學和伊河路小學的學生,結果一節(jié)課的內容上了一個多小時,就是因為我們這的學情跟江浙等發(fā)達地區(qū)學情不一樣。
在教學的路上,我還要繼續(xù)努力、開闊眼界、不斷進步,努力縮短與名師的距離,成就更好的自己!
20xx年10月19日,今天上午的培訓專家是鄭州市教研室的連珂主任,他20xx年到教研室,對小學數學和科學有很深的探索和研究,教材的編寫者之一。他主講是小學科學教材分析與解讀,從連主任的分享當中,我知道很多老師包括我自己的科學教學都停留在常識教學上,對科學探究的意識還愿不夠,不管我們專職的還是兼職的科學老師一定要站在教研員的角度去思考教材。連主任還指出,一定要多看教參,他形象的還原了教參的形成過程,幾十位專家及一線優(yōu)秀教師反復討論、多次修訂的結果,肯定超越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水平,因此一定要看。連主任分析的四個學科素養(yǎng)讓我印象深刻,科學觀念與應用、科學探究與交流、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我還學習到,科學教到最后一定是觀念,形成觀念。知識很重要但容易忘掉,形成的觀念忘不掉,相對于觀念知識是弱化的。高考數據分析顯示,河南的優(yōu)質考生比其他省份少的多,而河南參加高考的人數最多,這說明河南僅僅是考試大省而不是考試強省,那就要反思教學了、反思師資的培訓、教學過程方法。如:教2+3=5,老師只是教會為止,知道等于5就行,而不能上升到部分+部分=總量。這正是所缺乏的,連主任告訴我們,老師教的是興趣、教的是思維、教的是模型,而不僅是知識。經過調研,連主任還特意提醒不要把科學課上成勞動技術課,信息技術課,F在的口號是用科學的思維去上勞動技術課、去上其他課,千萬別弄反了。
關于上優(yōu)質課,連主任強調起點不一樣,理念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學生在小組參與的過程中老師不要從第一小組開始匯報,這樣非常有序都知道按順序了反而不好,應從第二或第三小組匯報開始,無規(guī)律才生動。當小組展示完,老師如果給予肯定或掌聲,老師的理念就落后了,應該讓其他組去發(fā)現去評價,沒老師什么事,老師只是組織者,這樣下去學生會越教越聰明。
關于反思單元,連主任分析學的時候很容易,編的時候很難。千萬不要簡單的上成讀書課。哪一項處理信息、哪一項得出結論一定要注意。反思單元,雖然給的是一個故事但還是一段一段拆解開。
下午的杜璟老師來自鄭州中原區(qū)互助路小學,講的是教科版的《用手來測量》一課,從杜老師的分享當中我明白科學的教學方法上要拒絕學習現成答案,提倡強調探討問題;拒絕死記硬背,提倡培養(yǎng)敏銳鑒別的思維;拒絕記憶零星的信息背誦,提倡理解大概念核心概念,重視論證;拒絕硬性的規(guī)定對錯,提倡鼓勵學生一起學習,彼此自由交流思想和信息。
通過今天的培訓學習更新了我的教學觀念,指導了我的教學方法,指明了教學方向,在思考實踐中進步吧!
10月23日參加的科學教師培訓,主要是課堂觀摩與研討。上課老師分別是實驗小學王學亮老師的六年級《奇思妙想---樂器設計篇》和市直三小位海娟老師的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不一樣的溶解》;顒恿鞒淌莾晌焕蠋熛壬险n、說課,然后分小組討論,以教研室設計的評課模板為切入點,深入討論修改、最終將形成的結果展示在大白紙上,并由每組代表上臺分享交流。
參與整個活動,我有很多感受,但最大的體會是:
1、課前教研室宋老師提出的觀課、評課,要做到有標可依、有理有據。她帶領大家學習科學課程標準,主要梳理了三大部分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其中,課程目標分為科學知識目標、科學探究目標、科學態(tài)度目標、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知識目標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4個領域去描述。探究目標從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這8個要素描述?茖W態(tài)度目標從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chuàng)新、合作分享4個維度來描述?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從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聯系、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3個方面來描述。
2、科學包括數學的評課模式,我初次接觸,不能熟練運用,在這方面適應的還不夠好,還需探索。今后要多用心鉆研。
3、總之,一定要把科學課程標準放在首位,它是我們上好課的依據和理論源泉,積極學習我市的新觀課評課模式,緊跟時代步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工作、繼續(xù)前進!
光科學的教案5
探究: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fā)生反射的現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知識:制作潛望鏡,了解光的反射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情感:過對光的反射的實驗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fā)生反射的現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制作潛望鏡。
教學方法:
實驗與操作。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鏡子。
2.學生準備:鏡子、長方體紙盒、兩塊鏡片、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說說光是怎樣傳播的?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光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引發(fā)新的學習內容。
二、將太陽光反射到指定的位置.
1、老師在一面外墻上設置了一些“靶子”,請你想辦法,使用手里的鏡子,將太陽打“靶子”上。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
用鏡子反射陽光是學生很熟悉的游戲了。通過打“靶子“將太陽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使學生知道平面鏡子可以反射太陽光,隨著平面鏡的移動,反射的太陽的光線也可以改變。
三、使反射的太陽光的光斑更亮.
1、要想使反射到墻上的太陽光的斑更亮,你有什么辦法?應該怎么做?
2、學生設計方案、實驗。
先由學生提出應該具體怎樣操作,他會意識到這個任務一個人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會更加珍惜合作的機會,體會合作的愉快,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將陽光“請”進教室.
1、想辦法將陽光照射在教室里的墻上,看看哪個組的方法好。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通過玩鏡子,你有什么發(fā)現?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觀察活動,學生已經對光的反射現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體會。這個時候沒有必要讓他他說出具體的科學通理,只要能將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就可以了。
五、制作潛望鏡.
1、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光的反射?誰知道潛望鏡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根據什么原理制造的?它的構造可能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
3、簡單介紹潛望鏡和制作方法。
4、學生動手制作。
光科學的教案6
教材分析:
《七色光》安排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探究日光的色散現象(包括分解陽光和混合色光);第二部分是濾光實驗。
探究日光的色散現象,先由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顏色和成因,引導學生制造彩虹光影--分解色光,再通過陀螺的旋轉做色散的逆實驗--混合色光,分析其中的光學原理。時間許可的話,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顏色的排列順序、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看到的效果”諸如此類的問題,以求觀察與研究的結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做光的色散實驗,知道光能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能對此進行觀察研究;
2、使學生學會做光的合成實驗,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日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3、使學生認識色光可以被過濾掉,感受濾光紙下的神氣世界,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愛好,并能從中感受科學實驗的樂趣。
教學準備:
手電筒、鏡子、硬幣,水盆(裝水)、陀螺(涂上七種顏色的圓形紙片)、紅、黃、藍3色玻璃紙和白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牛頓與七色光的故事
1、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27頁的“牛頓和七色光”材料,仔細觀察兩幅插圖。
思考:大家讀懂了什么?說說這兩幅圖各表示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內容?
2、組織交流。
二、做彩虹光影實驗
1、師:夏天,雨后的傍晚,常常會看到彩虹,誰能說說彩虹是怎樣形成的?(空中的水氣反射陽光)它有幾種顏色組成?
2、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3、師:你們能制造出一個彩虹嗎?
4、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介紹人工彩虹的制作方法:在盆中倒一些水,把鏡子斜放在水中,可用硬幣抵住鏡片,以免滑動,把一張白紙斜立在鏡子前方,用手電筒對著鏡子照射,調整鏡子和手電筒的角度,很容易在白紙(或墻上)發(fā)現彩虹光影。
5、學生制造彩虹活動。
6、學生匯報活動情況。
7、師:制造彩虹的方法很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里看到過類似現象?
。ㄇ缋实陌滋欤瑖娙赃叺乃F中就能看到彩虹;晴朗無風的日子里背對太陽,用噴霧器朝空中噴水,將會在水霧中看見一道彩虹。)
三、玩陀螺
1、制作陀螺。
學生上課前能夠帶來現成的'陀螺最好。如果沒有現成陀螺,教師分發(fā)準備好的圓形紙片(稍硬些)等材料,讓學生裝在鉛筆上,指導學生制成一個簡易陀螺。
2、指導學生猜測:陀螺旋轉后會產生什么現象?
3、學生活動:旋轉陀螺并進行觀察,填寫好實驗記錄。
4、師生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這是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實驗。
5、拓展思考:陀螺旋轉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白色光合成的效果?
光科學的教案7
活動背景:
我們班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探索,因此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手電筒的光》,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產生對光的興趣,通過游戲來發(fā)現問題,在實踐操作、探索中初步了解光的穿透現象,嘗試邊操作邊記錄實驗結果。頭一天在班上我出示了手電筒,告訴了孩子們我們可以和手電筒做好多的游戲,引起了孩子的興趣。第二天已經有一部分孩子帶來了手電筒,在收集手電筒階段就印證了我的猜想,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催著我,問我:“老師什么時候和手電筒交朋友呀?”,由于手電筒收集了幾天,第四天,在孩子的再次催促下,活動開始了。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對光的興趣。
游戲:踩光、追光,老師變魔術
一會兒老師用書把光遮住了,小朋友找不到光,就問:(“光怎么不見了?”“老師你把光關掉了嗎?”)
師:“沒有啊,你們看光不是還亮著嗎?”
(那我們怎么看不見光了呢?,書把光遮住了,光照不過來了。)書能把光遮住,那這個塑封紙也能把光遮住嗎?
。ㄒ婚_始,孩子們都很興奮、很高興,注意點都集中在老師的手電筒上,所以我創(chuàng)設出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通過游戲,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咦,真奇怪,怎么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穿不過去,而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卻能穿過去。浚
1、師:今天老師這里準備了好多東西,有鏡子、皮球、木盒、積木啊等東西,你們想想看,在這些東西中,你覺得有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是能穿過去的,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是不能穿過去的?(幼兒討論)
師:說說你們的猜想(每一個物體都有孩子說可以和不可以)
2、剛才小朋友都動腦筋進行了猜想,現在要請你們來動手試一試,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光能穿過的請你用一種符號記錄,不能穿過的用另一種符號記錄。
(孩子開始興致勃勃地實驗,有個別孩子很可愛,將手電筒倒扣在東西上,后來才發(fā)現這樣看不到透過去的光。當孩子發(fā)現手電筒的光能穿過老師準備的木盒時他們都十分驚訝。
3、交流實驗結果,有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再次驗證。
(交流中發(fā)現有的.孩子用“√”“x”來記錄,有的用“□”“△”來記錄,有的用“和○”來記錄,有的用“+”“-”號來記錄,還有的用“J”“L”來記錄等等。在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表述的語言都較準確、完整。)
4、.教師引導,激發(fā)幼兒回憶:剛才你們有沒有發(fā)現什么有趣的事情。
。ā肮獯┻^去變淡了”,“光變顏色了”)
5、在哪里見到過光?
DD:太陽光、月光
QQ:家里的燈光,街道上的燈光
AA:蠟燭光
HH:螢火蟲的光、火光
XX:舞臺上的燈光
ZZ:激光
三、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都非常動腦筋,觀察的也很仔細,光還有很多秘密,大家以后還會發(fā)現更多更多。剛才小朋友說在看節(jié)目的時候看到過舞臺燈光,我們就來玩一個“演員”和“舞臺燈光師”的游戲。
手電筒聽命令:
演員的動作跳到哪里,光就要照到那里。
。ê⒆觽儗⑹蛛娡泊蜷_,當看到一束束光線在舞臺上交匯時可高興了,興奮地叫道:我的光和你的光碰到一起了,真有趣。
四、延伸活動
師:現在老師把手電筒放在我們的探索區(qū)里,我們的探索區(qū)里還投放了許多不同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去試一試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能透過去,哪些不能。
(將這個問題抓住,延伸到區(qū)域活動,讓孩子繼續(xù)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教師把問題升級了)
光科學的教案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冀人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第三單元第10課第1課時。
【教材分析】本部分內容原為小學自然學科五年級的課程,現在前移到三年級,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彩虹的形成原理只做原則性的要求,而對折射的概念不要求具體掌握,對折射的角度也不進行深入的探究。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接觸了半年的科學課程,對“科學”這一學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還僅限于表象化的認識,對于探究實驗更是所知甚少。所以,應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通過實驗來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他們勤于探究、勇于嘗試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A、能自主選擇實驗方法進行實驗。
B、能用兩種方法制造“彩虹”。
2、科學知識目標:
能明確說出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A、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的'奧秘,并從中獲得樂趣。
B、能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種實驗。
C、能用語言描述彩虹的美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并從中體會到實驗活動的樂趣。
【教學難點】
在實驗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彩虹嗎?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樣的?
那么,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造彩虹呢?下面我們共同學習《七色光》。
。ò鍟n題:七色光)
二、探究活動1: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出示彩虹圖片,提問:
A、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它美不美?
B、那么,它是由哪幾種顏色組成的呢?找學生回答,集體補充。
。I讀或齊讀:紅、橙、黃、綠、青、藍、紫)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能見到彩虹?學生舉手回答,共同總結,教師補充。
雨后
灑水車后面
光科學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感知光、物體、影子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
2、在不斷操作中能控制影子的動態(tài)變化。
3、在影子實驗中勇于嘗試,積極動腦。
活動準備:
1、在墻上貼數根紙條當做竹竿。
2、在距離墻40厘米處拉一根繩子,在繩上掛上幾個小猴子圖片。
3、手電、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動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
播放音樂《猴子爬樹》,師幼按節(jié)奏做爬竹竿的動作。
二、探索光、與影子的奧秘。
1、出示小猴子圖片、手電等。
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做了小猴子爬竹竿的游戲,這里也有許多小猴子,它們也會爬竹竿,可是今天小猴子想讓它的影子學會爬竹竿,你們愿意嗎?怎么樣才能讓小猴子的影子爬到“竹竿”上去呀?
2、教師:你能用手電筒把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嗎?
3、幼兒嘗試,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調試手電光源的辦法將小猴子的影子投射到“竹竿”上。
4、幼兒集中交流。
教師:你是怎么讓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的?手電筒從哪里照過去?為什么有的人用了手電筒,“竹竿”上卻沒有小猴子的影子呢?
5、幼兒再次嘗試用手電投射小猴子的影子。
三、讓幼兒嘗試改變猴子影子的位置,進一步感知光、物體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1、教師:小猴子的影子都能爬到“竹竿”上了,你能讓小猴子的影子站在“竹竿”的最下面嗎?
2、教師:你能讓小猴子的影子再爬到“竹竿”的最頂上嗎?
3、幼兒再次嘗試。
4、教師:你是怎么做到的?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5、教師:小猴子這次想讓影子和我們一起玩音樂游戲,請你跟著音樂讓猴子的影子來爬“竹竿”。
光科學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光透過其他物體時的折射現象。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兩顆、鉛筆人手一支、水。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講述生活趣事“小貓抓魚”,引發(fā)幼兒興趣。
1、師:小貓想抓魚缸里的小金魚,它的小貓爪每次都是對準小金魚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并回答
3、教師小結幼兒的答案。
二、教師介紹今天的實驗材料,并操作示范,引發(fā)幼兒思考。
1、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小貓抓魚”的有趣現象,小朋友們肯定想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要做的小實驗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導幼兒思考:如果將手指放入水中,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呢?
3、幼兒猜測將會出現的現象。
4、教師小結:手指放入水中,會發(fā)現手指折彎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們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這是因為光在水中發(fā)生了折射現象,F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現象吧。
三、教師帶領幼兒做鉛筆插入水中的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方法:透明水杯里倒入約2/3的清水,放入鉛筆。
2、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從杯子的側面觀察水中的鉛筆會發(fā)現什么現象?
3、教師小結:可以發(fā)現水面外地部分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來像是被折斷一樣,這是因為“光的折射現象”。
四、引導幼兒觀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師介紹試驗方法:將一個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將另一顆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邊,幼兒觀察它們之間的差異,接著再從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觀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兒自由操作,并觀察實驗現象,積極討論探索。
3、教師小結:從側面觀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時會顯得較大,而水杯旁邊的玻璃球為正常的大小。當從上或從下觀察水中的玻璃球,將不會出現任何的變化。
光科學的教案11
活動目標:
1.了解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培養(yǎng)思維力和語言表達力。
3.激發(fā)對科學和自然物理現象的探索欲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布置好的暗室,內有電燈、臺燈、手電筒、蠟燭、火柴、打火機等。人手一面小鏡子。
活動重難點:
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活動,發(fā)現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圍世界。初步了解光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引導幼兒通過探索光從哪里來,了解太陽、電燈、蠟燭、燃燒物、火柴、打火機等都能發(fā)光。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暗室的`環(huán)境
說出自己在暗室內的感覺,教師打開門,發(fā)現了什么?(亮光)
二、在觀察、體驗、操作活動中發(fā)現光的奧秘,即光的來源、特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去室外尋找亮光,認識太陽光。
去室外找一找,亮光是從哪兒來的?
2.想辦法讓屋子亮起來。
將太陽公公關在門外,屋子里又黑了,請你們想辦法讓屋子里亮起來。
(1)(開電燈)根據幼兒所說打開電燈。
(2)幼兒發(fā)現屋子里亮起來了,那這個亮光是誰給我們送來的?(電燈)
。3)除了電燈外,還有別的辦法來發(fā)出亮光嗎?(幼兒開放性思維,提出各種辦法。)
。4)一起做試驗,讓這些東西發(fā)出光來。(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布置好臺燈、蠟燭、電筒、火柴、打火機,由教師掌握。)
。5)剛才是讓什么東西發(fā)光的?你是怎樣做的?
(6)小結:臺燈、電筒一按開關就亮了;蠟燭、要點火才能亮。那誰跟誰做朋友最好呢?(a.點火方式;b.光的顏色。)
。7)剛才我們小朋友發(fā)現火柴、打火機、電燈、臺燈、蠟燭、煤油燈都能發(fā)光。
游戲:《踩影子》
3.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如果沒有光又會怎樣?
(1)幼兒想過后同伴間互相交流。
。2)幼兒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
。3)引導幼兒在黑暗中發(fā)現夜光表亮光,進行科技教育。
。4)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知道了太陽、火柴、蠟燭、電燈、臺燈、電筒它們都會發(fā)光。光能幫助我們看清周圍的東西,給我們做事帶來方便。
活動延伸:
1.讓幼兒跟亮光做游戲。
2.一邊做游戲,一邊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3.邊玩邊回答老師的提問,自由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幼兒觀察和親身體驗,發(fā)現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圍世界。能夠了解光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并知道太陽、電燈、蠟燭、燃燒物、火柴、打火機等都能發(fā)光。激發(fā)了幼兒熱愛科學的積極情感和對自然物理現象的探索欲望。讓幼兒真正在每個活動中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小百科: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于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fā)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
光科學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
2、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3、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5、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6、能運用文字、圖畫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設計思路。
教學難點
學會自己設計實驗方案。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關于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2、小組準備:模擬建筑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模擬實驗。
1、醫(yī)院的長通道為什么會出現采光問題?
學生猜想:建筑物擋住了光線等。
2、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師生共同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紙箱做建筑物,手電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內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內部?為什么會出現影子?
這一環(huán)節(jié)希望學生能根據模擬實驗,觀察到光傳播的路線,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么?
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3、閱讀資料。
(1)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閱讀課文第17頁。
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二、問題解決。
1、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采光問題?
學生應該有使用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經驗,但是可能沒有思考過光的傳播這個問題。提出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就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2、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師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
通過實驗學生會發(fā)現: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么顏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顏色的光。
4、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fā)現?把我們的發(fā)現記錄到記錄本上。
三、拓展學習。
1、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象?
在獲得結論之后,需要引導學生把獲得的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現象,將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反映了我們科學學習的成果。
2、請課后收集和查閱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收集查閱資料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不僅有知識的獲得,有過程的體驗,更有方法的習練。
第二課時: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于光傳播的資料?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相信學生巨大的能量,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運用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采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并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表達我們的設計方案。
2、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
很多時候,我們設計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進的,只有相互之間的交流才能促進我們不斷改進;注意傾聽,才可能對別的小組的方案提出建議;注意傾聽,才可能對自己的方案進行反思和改進。
3、自主閱讀P28、P29頁的科學自助餐。
科學教科書為我們提供了拓展性的閱讀資料,教師要利用這些資料幫助我們的教學。閱讀科學自助餐的資料,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本組的采光方案,結合同學們的建議,對本組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修訂。
4、請各小組根據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里的啟示,對自己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請大家課下準備材料,按照我們的方案進行實驗,看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光科學的教案13
一、設計理念:
光在幼兒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白天,幼兒享受太陽光的普照,夜晚,燈光為幼兒照明,生日時,幼兒在蠟燭光下許愿,霓虹燈光的閃爍讓幼兒感受夜的絢爛,火光為幼兒驅走嚴寒,紅綠燈給人們帶來安全……但幼兒往往只知道太陽出來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開亮電燈家中變亮了,點了火所以感覺暖和了,對于為什么太陽出來天會亮,為什么燈光能照明、為什么火光能取暖卻不了解,學習科學活動《明亮的光》能讓幼兒了解更多關于光的科學知識。
二、活動目標:
中班的幼兒年齡小,他們對一些深奧的科學道理還不能理解,本班幼兒又是生活在農村,所以對現代化科技對光的應用都不熟悉,根據《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1、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對人們生活的好處。2、向幼兒介紹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三、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多了解光,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為幼兒學習光作好準備,我作如下準備工作:1、在操作區(qū)中投放手電筒、蠟燭、電池、電珠、火柴等,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自由探索,自主發(fā)展。2、戶外活動時有意識地讓幼兒感受太陽光的'明亮和熱量。3、聯系家長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星星,點上蠟燭為幼兒過生日。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電事故",讓幼兒在有意無意中多和光接觸,為了解光的來源、光的作用作好準備。5、收集有關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的錄像片、圖片等。
四、活動流程:
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以下流程圖:自主探索→觀察比較→共同探討→觀看錄像→游戲結束。
五、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游戲法等。
六、教學過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來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有一個能吸引住孩子的開始能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對本活動所授內容的興趣,使幼兒的思維自始至終地圍著活動內容展開。在幼兒自主探索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在積極動手,動腦,讓幼兒在玩中學、試中學、想中學,能體現出幼兒科學活動中的嘗試精神。所以一開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設計"亮亮寶寶找朋友"的探索活動,給幼兒準備了許多實物,如手電筒、火柴、玩具手機、洋娃娃等,讓幼兒找找哪些東西是亮亮寶寶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讓幼兒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也是亮亮寶寶的朋友,啟發(fā)
幼兒想出太陽、星星、電燈等,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
2、觀察比較:比較光的不同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光科學的教案14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光的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們對這些現象的產生不理解,也很有興趣很愿意通過實驗來探索一些光的奧秘,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愿望,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發(fā)幼兒探索光的奧秘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鐵環(huán)、放大鏡、硬幣、手電筒、三棱鏡、吹泡泡液等。
2、多媒體課件(一):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里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信號燈。
課件(二):醫(yī)用的胃透鏡、x光、激光、汽車的反光鏡、潛艇的潛望鏡、南極考察用的冰透鏡、照相機、放大鏡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場景(拉上多媒體教室的窗簾使室內變暗)師:提問:"小朋友,屋里為什么變暗了?"幼兒:
"沒有光了,所以屋里變暗了;"(打開燈)提問:"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里變亮了"。師:"那么,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1、了解光的`種類: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激光、熒光棒、螢火蟲發(fā)出的光等等)。師講解: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燈光、激光、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2、探索光的特性: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ㄒ唬⒒顒邮掖昂熇,使室內變暗,打開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還可以在有太陽時,在窗玻璃上貼上一塊中間剪有洞的黑紙,讓幼兒觀察太陽光是怎樣射進來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陽光是直著射進來的。"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實驗(二)、(拉開窗簾)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里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幼兒:"我發(fā)現小鏡子反光,""我發(fā)現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發(fā)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fā)現筷子折了";"我發(fā)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師告訴幼兒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個特性.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fā)明了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們。"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信號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等。師接合課件依一介紹光的這些用途。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兒:"作手影、幫助找東西"。
4、游戲: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鏡反射太陽光,讓幼兒觀看光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5、小制作;變色陀螺或潛望鏡。
6、鼓勵幼兒長大后探索、發(fā)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fā)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fā)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活動反思:
本活動幼兒很喜歡,都能積極參與,探索興趣很足,很愿意做實驗。也懂得了許多關于光的知識,明白了光的這些特性。但內容有點多,時間稍長,所以建議將光的顏色部分探索和制作變色陀螺另設一課時。
光科學的教案15
設計意圖
一次,我們班掛鏡子的釘子掉了,我就把鏡子隨手放在了窗臺上,中午的時候,從窗外透過的陽光照在鏡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個光斑,這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后的擠著看著說著,興致非常高。
光的反射可以說在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是我們身邊很熟悉的科學,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選擇這個內容作為中班的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體現了新《綱要》關于幼兒教育內容選擇的一個原則,即“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反射現象,會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體驗探索的樂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發(fā)射光。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2、物質準備:(1)每人一面平面鏡(大小形狀各異)。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銹鋼拉鏈、調羹、茶杯、臉盆、光盤、手表等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書、粗糙的石頭、衣服等。
(3)用即時貼剪出飛機、花、小鳥等鏤空圖案,并貼到部分鏡面上;水彩筆等。
3、時間安排:陽光燦爛的日子。
活動建議
(一)請配班老師持鏡子從戶外反射陽光到室內,鼓勵幼兒尋找亮光,引出活動主題。
根據需要可做以下提問:亮光是從哪兒來的?它是怎么進來的?
小結:亮光是從外面來的,是鏡子反射的太陽的光。
(二)引導幼兒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1、請幼兒手持鏡子到戶外,自由探索如何將光反射進活動室。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并做一做。
請沒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結:只有鏡面對著陽光才會反光,沒有陽光照在鏡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請幼兒交流:在反射光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發(fā)現,如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反射的光大小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鏡子的角度,光會來回移動,它的方向也變了。
4、請幼兒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經驗。
(三)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能反射光?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什么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能反射光?
2、請幼兒選擇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
3、鼓勵幼兒探索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結:能反射光的東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亮度強的物體,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強;小的東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銹鋼茶杯、臉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圖案或文字的鏡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圖案或文字...
(四)玩游戲“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讓幼兒猜猜會反射出什么。
2、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兩人一組,一幼兒手持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用鏡子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覆蓋一次得1分,幾分鐘后幼兒互換鏡子,游戲繼續(xù)進行,覆蓋次數多的為勝。
3、師幼一起玩游戲“捕光捉影”。
活動延伸
1、將手電筒、各種鏡子投放到發(fā)現區(qū),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光的反射現象。
2、家長、教師等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現象。
活動反思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發(fā)現隱含的教育價值隨即生成的活動,由于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整個活動過程充分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效果很好,圓滿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整個活動,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環(huán)境,提供了豐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勵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支持、鼓勵他們大膽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不斷的拋出問題,如“亮光是從哪里來的?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為什么有些小朋友沒有把光反射到活動室” “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他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一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現象。幼兒在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互動的過程中習得新的知識經驗,增強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體驗了探索的快樂。
一節(jié)活動暫時結束,但幼兒的探索欲望卻并未就此結束,而是剛剛開始,于是把幼兒的探索活動有效的延伸到發(fā)現區(qū)和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知道除了太陽光,還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還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活動目標建立在了了解中班幼兒現狀的基礎之上。2、活動內容為幼兒提供了有益的學習經驗,并符合其發(fā)展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3、教育方法、策略調動起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4、活動過程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光科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神奇的光教案02-16
大班科學教案《光的反射》12-31
大班光的教案04-15
關于光的教案01-06
光的折射教案08-03
《神奇的光》教案03-07
《光的折射》教案03-21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01-08
司馬光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