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主要分為三步驟:
一、情景引入,感知圓;
二、動手操作,認識圓;
三、圓的拓展深化。
其中二、動手操作,認識圓是重點,
學習內容,也是學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教學過程主要又分為三步驟:
(一)認識圓心;
(二)認識半徑和直徑;
。ㄈ╈柟毯蛻。整節(jié)課,由游戲入手,經歷動手操作,再在生活中舉例并質疑,用所學知識解決疑問。
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反思:
一、對學生的了解不夠。
課堂開始,情景引入,感知圓,就不是很順,這是我預想不到的。
1、開始在練習紙上“×”表示紅旗的位置。請你想一想寶物可能在哪里?用1厘米表示實際的1米,在紙上用點表示出寶物的位置。這樣的提問,對于境外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似乎不太聽得懂老師的意圖,老師在講的時候應該再慢一些,每一個小問題后面都要停一停,給學生一個理解的時間。
2、根據學生所畫的情況討論點可能的位置,像這樣的點我們能找到多少個?(無數個)怎樣的一個圖形能將這無數個點表示出來?(圓)預設中,這里學生應該有個頓悟的表現(xiàn),是很激動的一個小發(fā)現(xiàn)。但是,課堂里也沒有出現(xiàn)。我想原因是前面畫得過程有學生沒有領會好,沒有充分地畫好,也就沒有后面地分析了。
一節(jié)課有了好的開始,后面的教學過程就會順其自然,至少比較流暢,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響了后面的學習,而主要原因是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沒有讓學生聽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圖,沒有等到學生的共鳴。怎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呢?還是需要多試教,試教不僅熟悉教案,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有所了解,就是對教學設計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是否需要做一些調整?最后上課時才能心中有底。
二、課堂節(jié)奏沒有把控好。
動手操作,認識圓中(一)認識圓心;(二)認識半徑和直徑;圓心和半徑的學習學生表現(xiàn)得還可以,但是到了認識直徑這個內容時,教學上就顯得比較拖沓。因為前面有了動手操作認識圓心和半徑的過程,這里再重復同樣地步驟去學習直徑,學生的興趣已經沒有了,老師應該適時把控教學的節(jié)奏,在學生能說出直徑的定義和特點后,比較快地把這個內容學過。這樣,可以把時間節(jié)省下來學習后面的鞏固和應用,也可以讓學生保持比較好的.興趣點。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是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重難點應該多花些時間,但是時間具體到每個知識點怎么分配,什么時候可以快點,什么時候應該慢點,比如,一節(jié)課上,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得比較好了?哪些知識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在哪里?學生最困惑的又在哪里?這些我還是很欠缺。我覺得主要是我對高年級數學知識本身的掌握還不夠,和對學生的了解不夠,以及課堂靈活應變和調控能力不夠。尤其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堂,更是覺得難上加難。當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時,老師對于課堂的組織也很重要,直接關系到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所以,我覺得在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學習所得。
我在網上學習了《調控數學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提高課堂效率》,摘錄如下: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課堂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因此,良好的教學節(jié)奏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培養(yǎng),盡量減少各種不利因素。“例如,有的學生在做課堂作業(yè)時拖拉吵鬧;有的在回答問題時過于小聲等,這些現(xiàn)象都會破壞教學節(jié)奏。因此教師從上第一節(jié)課起,就要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向學生清楚傳達教師的要求,鼓勵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師生間配合默契,使各教學要素呈現(xiàn)相對規(guī)則的秩序,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
2、根據教學目標、內容處理教學節(jié)奏,快慢得當,教學速度的過快與過慢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在引入新課時,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較好,對新知識充滿好奇。這時教學應是明快,生動的。在理解與運用階段,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對于難點應循序漸進,安排多一點時間,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個教學信息點,不至于囫圇吞棗。在突破教學難點后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科學地進入知識的鞏固與運用階段,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同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推動課堂節(jié)奏,陶先生認為“教學法做應當合一”“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薄霸谧錾蠈W,在做上教,在做上討論,在做上質疑問難!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一起一伏的教學節(jié)奏把握時機,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掀起“小xx”。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2
圓的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直線圖形特征的探索方法、并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目的是為以后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打下基礎。
一、把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利用變化的幻燈片實現(xiàn)課堂有效學習。
學生對圓并不陌生,生活中這個完美的曲邊圖形幾乎處處可見,全部學生都能從若干個平面圖形中挑出圓。學生看到的圓一般都是靜態(tài)的,而圓的本質特點是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動點的軌跡,這和直邊圖形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要想讓學生感悟圓的圖形性質特征,就需要讓學生看到動點,看到圓“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點動成線。
圓是由一條封閉曲線圍成的圖形,它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隱形的線段——半徑和隱形的點——圓心上。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動手學數學。
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選擇,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對圓的認識我的設計是從畫圓開始。首先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嘗試自己畫圓,然后展示所畫的圓并說說用什么畫的,重點放在用圓規(guī)規(guī)范畫圓上。利用投影,先展示學生用圓規(guī)畫圓的過程,然后讓其他學生補充用圓規(guī)畫圓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使學生明確畫圓時的定點、定長。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畫圓可以利用手中的現(xiàn)有圓形物體來描畫,也可以用圓規(guī)畫出更規(guī)范的圓。
三、創(chuàng)設開放的生活情境,展現(xiàn)學生的不同思維。
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的潛能,但是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是必然的。學生在生活經驗、認知特點、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要求教師要適當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本節(jié)課幾處開放性的設問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機會,使其不同思維都能在課堂中閃光。例如在解決“為什么車輪做成圓的”這一問題時,學生就展現(xiàn)出了不同的思維水平。絕大部分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同一圓內所有半徑相等。學生用量的方法量出多條半徑的長度,從而推斷出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四、課后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一是最后的探索圓的特性沒有時間上,第二學生對于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并沒有很深的感悟,第三,學生動手操作上還有許多的問題。
針對這三方面,在今后教學中,要加強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ㄒ唬、可以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很自然的說出是圓。讓學生對圓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圓和我們以前研究過的平面圖形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讓后交流后匯報。學生的第一感受是圓沒有角,這樣的感知讓學生摸的時候就很容易體會,還可以讓學生說說,實際上只要最后總結出圓的線條不是直的而是彎的,那么,老師就可以總結出圓是曲線圖形。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圓,只要學生有一種即可,讓后讓學生介紹。有些學生畫出的圓不是很標準,那么老師就可以自然過度到,下一部分畫圓的最一般工具是圓規(guī)。
。ǘ⒔榻B完半徑和直徑后,可讓學生通過練一練,判斷哪條是直徑哪條是半徑?并量出他們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什么?判斷可以同桌相互說,量完后可以讓學生思考你發(fā)現(xiàn)什么?在這道題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圓內,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這樣學生有自身的感知后,再得出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才足夠深刻,然后出示兩道畫圖題:1、畫一個半徑為3厘米的圓,2、畫一個直徑為3厘米的圓。再讓學生在畫圓中感知,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同時指出,圓規(guī)兩腳間的舉例是圓的半徑。
。ㄈ、最后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對圓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包括對稱軸,以及回到生活中的事例,如:學校要建一個圓形的水池,沒有這么大的圓規(guī)怎么辦?等等。
這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學生不僅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了畫圓、而且掌握了圓的特征,半徑直徑之間的相互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使學生從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走向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3
在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課中,由于是一節(jié)起始課,我特別注重了孩子們對知識的體驗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如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fā)現(xiàn)圓中心的`一點,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發(fā)現(xiàn)圓的一些特征;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看書,發(fā)現(xiàn)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懂得歸納知識的一般方法,同時學會了觀察、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等學習方法。
另外,這節(jié)課中我也注重了培養(yǎng)孩子們應用知識的能力。如提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機演示自制教具車輪,讓學生明白了車輪做成圓的車就跑的既快又穩(wěn)道理。這些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既有挑戰(zhàn)性又體現(xiàn)了學習的樂趣。真正體現(xiàn)了數學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
不足之處:在本節(jié)課畫圓的部分,沒有在黑板上示范圓的畫法,因此并沒有規(guī)范學生對圓的畫法的認識,學生并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沒有創(chuàng)設出一個理解的空間。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4
《圓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們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認識圓的基礎知識。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進一步發(fā)展孩子們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的意識。這節(jié)課由認識圓的特征、圓各部分的名稱、會畫圓的各個部分開展教學。
在教學圓的半徑和直徑時,讓每個學生通過折一折,學習找圓的圓心和半徑以及直徑。在這的活動中去體會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這有助于全體學生比較透徹理解,特別 是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生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探討完半徑與直徑間的關系后,為了為第二課時畫圓打下基礎。我通過自己動手畫圓給學生看,讓他們仔細觀察, 圓心與半徑在圓這個圖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或者直徑確定圓的大小,幫助學生們自發(fā)地觀察出問題,并且有意識地提高他們探索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階段,我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用不大小的圓,將他們擺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們喜愛的圖形。既為了復習上面所說的圓心、半 徑、直徑在圓中的作用,也從實際操作中讓學生們感受到圓的美麗,將單純的圖形教學進一步的提升到讓孩子們懂得欣賞身邊美麗的事物上去。
隨后,我通過一系列地課堂練習,如在圓中尋找半徑、直徑;根據已給的圖,求出該圓的半徑或者直徑;說出太極圖的組成;投籃比賽的規(guī)則;思索車輪為什么要造成 圓形的等等,進一步復習剛才所學的新知識。同時,后面一部分的.聯(lián)系,我通過緊扣他們的生活實際,希望學生們能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死板的知識點,運用是活生 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總體來說這節(jié)課上下來思維較為連貫,上課步驟較為順暢,習題的設計也富有一定的遞進性。然而,這堂課還是給我留下了不 少的遺憾。第一,在討論個別問題時,我的期待值是課堂氛圍活躍,但是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于開始時的緊張,在引入部分語速較快,沒有兼顧到部分 基礎較弱或者進入角色較慢的小朋友的反應。并且結束語有些倉促。第三,一些數學術語或者小細節(jié)的地方仍舊被我忽略,作為數學老師嚴謹是必要的。這點在我今 后的數學教學上一定要加強注意,也會向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師多加學習。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5
學習內容分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并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而且從空間觀念上來說,也進入了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和圓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則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能用圓規(guī)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
解決措施: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guī)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guī)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guī)畫圓的原理。 教學設計思路
一、導入新課
事先畫好一個圓
1、指著圖形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
生:硬幣、光盤、圓桌、車輪??
師:同學們,這樣說下去,你們覺得能說完嗎?生:說不完! 師:是的,正所謂“圓無處不在”
2、欣賞圓。師: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美麗的圓。 師:同學們,這里的圓美嗎?生:很美
師:的確,圓是一個很完美的平面圖形,它能夠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圓有哪些了解,它有什么用。你還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那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吧。板書:圓的認識
二、突出主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1、合作學習,并利用手中圓形卡片,通過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討論如下問題
(1)什么叫直徑?什么叫半徑?滿足直徑、半徑的條件分別有哪些?
(2)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都相等嗎?
(3)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師生對對碰:說半徑對直徑,說直徑對半徑
3、判斷直徑和半徑并說理由
(二)嘗試畫圓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圓的這么多知識,你們想不想畫一個漂亮的圓?利用圓形物體畫圓,圓規(guī)畫圓。
1、 介紹用圓規(guī)畫圓并認識圓規(guī)
2、根據要求學習用圓規(guī)畫圓
(1)解釋畫圓的原理。
(2)歸納方法:(1)定半徑 (2)定圓心(3)旋轉一周
(3)鞏固畫圓。畫同心圓,不同位置的圓
三、應用特征,解決問題
1、學校田徑運動會即將舉行,你有辦法幫學校在操場上畫出一個半徑為10米的圓嗎?
2、數學史料再現(xiàn)
師: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一部著作中曾這樣的描述 “圓、一中同長也”,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解釋這句話嗎?
師:這個發(fā)現(xiàn)比西方國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聽了這個消息同學們覺非常的自豪和驕傲。那么我們就帶著驕傲和自豪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四、談收獲并質疑
五、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游戲。
教師:一個圓很美,大小不同的圓在一起組成美麗的圖案會更美更美。請大家設計由圓(或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并寫出創(chuàng)意,帶到學校與同學交流。
依據的理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被谶@樣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xiàn)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征及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我覺得學生能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合作探究學習,基本完成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
一、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是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課的一開始,我準備了一個圓,問:這是什么圖形?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有生活中的圓為切入點導入,體驗數學源于生活。在探究半徑和直徑的特征及它們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自主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怎樣?猜一猜半徑與直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在學生匯報后,教師問:你手中的圓直徑的長度是我的半徑的兩倍,對嗎?從而讓學生理解我們在講直徑與半徑的長度關系前必須要講“在同一個圓內”。在學生學習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后,教師設問:用這個物體畫一個圓是這樣的,假如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這些物體能做到嗎?引出畫圓工具圓規(guī)。在學生畫好后,由學生總結畫圓方法,水到渠成。 通過這樣的不斷設問,在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學習,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們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把質疑引導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學法為主。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征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于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xiàn)出學生自主探
究學習。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看書自學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而在學生探究之前,出示探究要求,就打破了過去教師對學生學法的限定,解放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特點自行決定。
在突破難點這一個部分上,我采用的是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提高目的。在學生畫好后,展示同學們的作品,讓學生理解利用圓規(guī)畫圓是利用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也就是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原理畫圓的。
在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于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
2、教師沒有示范畫圓。
3、自己感覺并沒有能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進行授課,對于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guī)畫圓的原理,教師還是放不開,自己講得地方太多,學生動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少了。
總之,我們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要充分提供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已親身去感受數學,從而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我將不斷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6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圓的認識》教學反思。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
從設計的角度反思:
1.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
設計時改變許多教師在探究前為學生提示或者出示探究步驟的做法,充分讓學生感受跳起來摘蘋果的樂趣。我認為那樣看起來是學生自己探究,但是還是在教師條條框框的約束下進行的,到底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并不清楚。這樣失敗的幾率可以說微乎其微,當然就談不上分析失敗的原因。積極主動的教學時間準確把握固然重要,學生探究的.結果也很重要,但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失敗經驗更重要,我們沒有必要害怕學生得不出結果。
2.敢于跳出教材。
在備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先畫圓然后認識半徑、直徑并不合理,造成學生在交流中難以準確表述。所以就先認識再畫圓,這樣做也得到了許多教師的肯定。
3.重視知識的自然生成。
我認為新知識的提出、新結論的生成應該是自然而然的。教材中半徑、直徑的作用放在課后練習中,我認為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學生已經在課堂中進行了幾次畫圓,不可能不出現(xiàn)這樣的疑問,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趯W生出現(xiàn)問題時就引導學生反思呢?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找畫圖中的問題,自然引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設計新穎,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畫圓要求學生畫大一點的圓,學生自然會通過改變圓規(guī)兩腳之間的距離或直接量地辦法,盡管學生并沒有非常清楚半徑的作用,但實際已經有意識,所以教師一出示:半徑決定圓的()時,學生很順利的得出。
從課堂效果的角度看:整節(jié)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勤思、勤動手中積極探究,課堂參與度較廣。
4、幾點不足:
1.教師應變能力有待提高。在課堂中出現(xiàn)了教師意料之外的問題時,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致使課堂教學受到了影響。
2.細節(jié)設計不夠合理。在出示半徑和直徑的定義時,只是口頭的進行描述,沒有進行明確展示出來,使得學生對定義沒有明確概念。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7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通過屏幕顯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如鐘面、車輪、硬幣等,接著又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并出示小猴坐車的幾個形象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四、本節(jié)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jié)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fā)揮,展現(xiàn)了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節(jié)課讓學生畫圓時,由于學生比較感興趣,不停的想用圓規(guī)畫,耽誤時間較長,占用教學時間多了,導致課的總結時間不夠。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8
實行新課改對我們每一位教師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但我認為更是一個機遇,它需要教師不斷改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作了以下思考:
1、體驗數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數學不單純是符號的運算,它來源于生活,是理解和把握事物的一種思想。我依據《課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活力
的課堂。
課伊始,先讓學生觀察一組自然現(xiàn)象的圖片,同時思考:從這些自然現(xiàn)象中你能找到什么數學圖形嗎?接著再讓學生觀察一組生活中有圓的物體,小結從很多物體中都能找到圓,引入了課題。
學生的發(fā)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習應是發(fā)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
格的重要途徑。讓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活動過程。
在學生積極回答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圓?強化了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圓的體驗后,我適時創(chuàng)設了如果大詩
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會寫一首詩,音樂家會創(chuàng)作一首曲子,那你們現(xiàn)在會做什么呢?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畫圓、研究圓的強烈求知欲。通過讓學生想辦法畫圓,畫完后小組交流的活動,給予了學生獨立、自由、努力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結有不同畫圓方法的同時滲透互相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解決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時,學生遇到了困難,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待改進。讓學生在多種畫圓的方法中自主挑選其中一種在我們課堂上研究,并說說為什么?順理成章地過度到了用圓規(guī)畫圓,先介紹圓規(guī),然后在學生嘗試畫圓的時候同時思考怎樣成功的畫出圓,讓學生嘗試成功畫圓后,我要求學生畫出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4厘米的圓。并且讓感覺自己畫圓本領大的同學板演,同時歸納畫圓的步驟,接著讓學生在自本上完成,讓剛才板演的學生再介紹畫的圓,這里在依據畫圓的'步驟時,引出了圓心、半徑、直徑。整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思維的空間,注重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2、體驗動手與思維的關系,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加深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是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例3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體驗,教材設計了四道討論題。其中前兩道是通過畫與量獲得體驗: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無數條半徑(直徑),且長度都相等。理解“無數條”,感受了線是無數個點的集合;發(fā)現(xiàn)“長度相等”,是圓的本質特征,也是車輪和生活中許多物體都做成圓形的原因。后兩道題要通過對折圓獲得答案,發(fā)現(xiàn)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以及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圓的認識就更深入了一步。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探究了圓的特征。但是由于看錯了時間,本環(huán)節(jié)太匆忙了。
3、體驗知識與應用的聯(lián)系,升華學生的求知欲。
《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練習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相關練習。我借助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圖形背后所散發(fā)的獨特魅力。
我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課堂里打破常規(guī)、沖破樊籬,演繹“走進圓的世界”的呢?是平靜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漣漪?是陽光下朵朵綻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輪永恒的明月?是“長河落日圓”中夕陽下落日的余輝?是偉大思想家墨子筆下“圓,一中同長也”和數學巨著《周髀算經》中“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喚?是古老的陰陽太極圖所給予的神秘誘惑?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一古訓背后的力量?還是西方數學哲學中“圓是最美的圖形”所帶來的無限誘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種莫明的沖動,一直縈繞心頭,那就是:怎樣讓數學課堂再厚重些、開闊些、深邃些、美麗些……藉此,想到了圓,繼而,便有了“圓的認識”這一嘗試。雖然課堂上師生語言不夠精煉、準確……但我在課堂上真正成為了引導者、推動者和共同思考者。學生在實踐操作、討論交流、合作探究中學習了知識,感受、體驗了數學的樂趣,我將不斷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9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認識了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由于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的常見物體中引出圓,再憑借圓形物體畫出圓,然后利用折疊的方法找出圓心,在此基礎上,通過測量、比較和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紤]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并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為學生到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提供了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對圓有了初步認識,加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緣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積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體化,同時已經學過了幾種常見圖形認識,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思維處于經驗性的邏輯思維,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前學的幾種常見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無論從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故此,在教學中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列舉出日常生活、生產中所見到的圓形物體,引出圓的概念,了解圓的特征。圓的相關知識與特征,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獲得,“學”數學就是“做”數學;而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學驗證和知識深化、運用的機會。通過認識圓、畫圓過程,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guī)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的現(xiàn)象。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圓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圓形物體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及其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深切體會圓的特征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并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在黑板上板書“圓”字,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什么?(指名回答)
生:十五的月亮、輪胎、月餅、圓臉蛋、唱片……
師:一個“圓”字讓大家浮想聯(lián)翩,在我們的生活中,圓無處不在,說了這么多的圓,看了這么多的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用你手上的工具動手畫一畫。問: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
二、探究特征
師:剛才大家用各種工具畫了圓,但是,大家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有的工具并不好用,而且大多數只能畫一種大小的圓,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很方便地畫各種大小的圓呢?是什么?
生:圓規(guī)。
師:對,這個工具就是圓規(guī),圓規(guī)就是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生拿出自己的圓規(guī)觀察),圓規(guī)有一個小圓柄,畫圓時手要握住這個小圓柄,還兩只腳,一只腳是針尖,另一只腳是用來畫圓的筆,畫圓時,針尖必須固定在一點,不可移動,兩只腳要叉開,手握住小圓柄旋轉一周。
師:你能試著用圓規(guī)畫出一個圓嗎?(生畫圓)
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用圓規(guī)畫圓的過程(組織交流)
師在黑板上示范畫圓,大家看,我們在用圓規(guī)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1、注意圓規(guī)這個針尖要固定在一個點上,我們畫的圖形才夠圓。(板書:1、定點)
2、圓規(guī)的兩只腳之間的長度不能變,否則圓形不能閉合。(板書:2、定長)
3、要用手握住圓規(guī)的`這個小圓柄旋轉一周。(板書:3、旋轉)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大家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再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圓,看看是否畫得更順暢了。(生畫圓)
師:現(xiàn)在大家都已經學會畫圓了,那么同學們再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們畫的圓都一樣大呢?
師:對!我們可以讓兩只腳固定,這樣就可以畫出固定大小的圓了,F(xiàn)在我們先拿出直尺,讓針尖和鉛筆頭之間的距離是3厘米,把圓規(guī)固定好,在紙上畫一個圓。
師:這個針尖是什么?(圓心)用什么字母表示?(O)圓心,顧名思義就是圓的中心,剛才我們畫的兩個圓一樣大,但位置不同,想一想:圓的位置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圓心)圓心可以確定一個圓的位置,針尖固定在哪個位置,圓就在那個位置。(板書: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大家看這個剛才畫的兩腳距離是3厘米的圓,要是有人問這個圓有多大,你們怎么回答呢?(半徑3厘米的圓),對這個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用什么字母表示?(r)(指導書寫r,說說什么是半徑,作相應的練習)
師:請你在紙上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小得多。請你在紙上再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大得多。(生畫)
師:剛才我們畫了大小不同的兩個圓,誰來說一說:圓的大小是由什么來決定的?(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師:同學們,你們再想一想,在同一個圓里,這樣的半徑可以畫幾條呢?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小小的競賽,怎么樣?在一分鐘內看看哪位同學在同一個圓里畫的半徑又多又好。(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請同學們用尺子來量一量這些半徑,它們的長度到底是怎樣的。(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師:除了半徑以外在圓中還有能決定圓的大小的線段嗎?
生:直徑。
師畫一條直徑,講解: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什么字母表示(d)(做相應的練習)
師:如果我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畫直徑,想一想:能夠畫出圓的所有直徑嗎?(板書:有無數條直徑),同樣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直徑也相等嗎?(板書: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師:請同學們量一量半徑和直徑,有什么發(fā)現(xiàn)?(r=d=2r)
師:我們來做個小游戲,比一比誰的反應比較快。(師報半徑,生說直徑;師報直徑,生說半徑。)
師:大家還記得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嗎?(生拿圓片折,發(fā)現(xiàn)交流)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學得可真不錯,大家有沒有興趣接受新的挑戰(zhàn)呢?
1、判斷題。
(1)在一個圓中,有一個圓心,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3)半徑總是直徑的一半。( )
(4)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
。5)圓內直徑是最長的線段。( )
(6)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2、欣賞圖片。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0
一、以學生操作探究為主線,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將學生的認知活動統(tǒng)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自學教材,領悟到圓心、半徑、直徑的特征;通過動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圓中半徑、直徑都有無數條”;有了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比一比、數一數等學生動手“做數學”的實踐活動,把“教師講授新知,教師操作演示活動”變成“教師設計活動,學生操作活動,領悟新知”的以學生操作探究為主線的開放式過程。使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圓的畫法教學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編排順序來教學,學生先用準備好的瓶蓋、透明膠、水彩筆、光碟片、硬幣等工具畫圓,然后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性,最后學習用圓規(guī)畫圓及畫規(guī)定條件的圓。對教材大膽進行了重組,把圓形畫圓工具和圓規(guī)同時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選擇畫圓工具自主學習畫圓,感悟畫圓方法的多樣性,再讓學生比較用圓形工具和用圓規(guī)畫圓的特點及區(qū)別,使學生明白用圓規(guī)畫圓既準確又方便,從而引導到用圓規(guī)畫圓的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來,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畫圓的步驟、方法和要領等。這樣設計既體現(xiàn)了因人而異,又體現(xiàn)了學生探究學習的主體性。使知識傳授更具連貫性和探索性。這個改變,讓我認識到,教師教學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應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思想。
數學教學沒有十全十美,總會留下些遺憾,在教學圓的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時,應該讓學生通過量同圓中的半徑和直徑的長度,讓他們發(fā)現(xiàn)“同圓中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1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 。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主動的,教師只起了一個組織、引導的作用。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體現(xiàn)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新課程理念。
通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圓,欣賞生活中的圓,讓學生感受圓與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質疑:“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來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通過解疑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是有價值的。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本節(jié)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jié)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fā)揮,展現(xiàn)了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不足之處
1、為了節(jié)省時間,教師的板書只有課題,沒有其它內容。我認為教師至少應把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加以突出,為學生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打下良好的基礎。
2、畫圓一部分內容布置學生課前自學了,學生畫圓畫的怎么樣,教師至少應該檢查一下,指名在黑板上板演,由于考慮到黑板太光滑,圓規(guī)有鐵針的腳會滑動,不好畫,所以沒有畫圓的演示過程,可能會導致那些動手能力差的同學沒有掌握畫圓的技巧。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2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
課的開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很自然的說出是圓。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教師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了解在自然現(xiàn)象,建筑物,運動領域都能找到圓的足跡。讓學生知道圓在一切平面圖形中是最美。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車軸要裝在什么地方并出示形象的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性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四,本節(jié)課中課件演示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jié)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fā)揮,展現(xiàn)了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第一、關于在同一個圓里直徑,半徑的特征以及兩者間關系的教學。這應是本課的重點,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幫助其提升思維水平。如:在同一個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 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的討論過程中。這里的教學還不夠細致,顯得倉促,有待改進。
第二、整節(jié)課時間安排前松后緊,不夠合理,課堂作業(yè)也沒能完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3
在教學這一課時后,我對教學預設和課堂教學實際生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思考。
我的教學預設是:
1、通過“摸”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表面,讓學生親身體驗體會平面和曲面。
2、通過“畫” 表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體會“面”是從“體”上剝離出來的。
3、通過“找”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上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進一步識別新認識的圖形,體會“形”和“體”緊密聯(lián)系。
4、通過“找”圖中、教室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培養(yǎng)學生識別圖形的能力,同時體會數學和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
5、通過“圍”圖形,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區(qū)別。
6、通過“數”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
7、通過再次用長方體、正方體“拼”圖形,加深對“體”表面的認識,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
總之,是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感受形與體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比較理想的,能基本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是學生在“摸”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表面時,能夠一下子體會“平”的和“彎曲”的面的不同,因為在設計問題時,注意了有目的性地問,如“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彎曲的?”而不是問:“這個面是什么感覺?”以免學生的思考、回答沒有方向性。
。ǘ┦窃陂L方體上“找”長方形時,長方體保持不動,學生能根據方位說出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都是長方形。因為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如果長方體轉動,就很難數清一共有幾個長方形了。
。ㄈ┰凇罢摇 圖中、教室中的長方形時,學生能發(fā)現(xiàn)“隱藏”的圖形,如:書簽中的小孔是圓的,手絹中有許多正方形的圖案;能發(fā)現(xiàn)教室前面墻上的國旗是長方形的,教室門上的鎖眼是圓,田字格是正方形的。。。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當然,這是在共同研究了其他老師的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后加以改進的,我覺得這種“一課多上”形式非常好,能使教師通過共同的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并研究怎樣解決問題,對提高教學水平有有很大的幫助。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ㄒ唬┦峭ㄟ^“圍”圖形,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區(qū)別時,有同學在釘子板上圍出了個多邊形,說圍出了圓。看上去挺像圓的,這時,不應教師告訴學生這不是圓,應利用實物投影儀把那個多邊形放大,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這個圖形的邊是直的,所以不是圓。除了在釘子板上圍圖形,還可以提供小棒“搭一搭”,通過更多的動手實踐方式使學生加深體驗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區(qū)別。相信通過自己動手搭圖形,學生可以體驗到用四根同樣長的小棒可以搭成正方形,用兩根長的兩根短的小棒可以搭成長方形,搭不成圓。
。ǘ┯捎谡Z言不夠精簡,課堂節(jié)奏調控不當,出現(xiàn)時間不夠用的情況,導致再次用長方體、正方體“畫”圖形,加深對“體”表面的認識,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這一環(huán)節(jié)來不及完成。而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里合作展開討論交流,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今后要在課堂語言上下功夫,教學設計要更緊湊,隨著學生認識的層層深入,更細化“提問”和“操作”的目的性,更多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水平,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縮小教學預設和課堂教學實際生成間的距離。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4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課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要實現(xiàn)以下目標:A在觀察、操作中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B通過與同桌合作交流、推理讓學生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形成一定的空間概念,在此基礎上對圓進行應用。C結合現(xiàn)實、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社會,形成正確的數學態(tài)度,實現(xiàn)人人學有用的數學。
課堂實踐主要分以下幾步:
接著,我呈現(xiàn)視頻課件。森林動物運動會,小鹿開著三角形輪胎的汽車,小白兔開著長方形輪胎的汽車,小熊開著圓形輪胎的汽車,一個個來到運動場!巴邸愜嚢 蓖瑢W們一下就被吸引了。我接著問同學們:“想知道誰將獲勝嗎?”(有同學在小聲的說是小熊,看來同學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同學們緊盯著大屏幕,一邊還喊‘加油’呢。比賽結束了,小熊獲勝!同學們意猶未盡。我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緊接著問:“為什么小熊會贏呢?” “小熊的汽車輪胎是圓的!” “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圓形輪胎會贏嗎?”我緊追不放。同學們開始思考起來。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于是我板書“圓的認識”。(在這里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帶著學生高興的走入了課堂。)
2.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同學們還能說出生活中圓形的東西嗎?”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舉手,林榕界說:“輪胎﹑碗的底面﹑光盤都是圓的!
這時同學們一個個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硬紙圓。于是我讓同學們跟著我一起對折圓,折了兩次,同學們發(fā)現(xiàn)兩次的折痕相交于圓中央的一點,這就是圓心,而這兩條折痕就是圓的直徑,從圓心到圓上的任意一點是半徑。
我問道“那半徑和直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同學們開始了思考:并與同桌一起討論交流起來。用什么辦法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呢?我看到有的同學在折,有的同學在用尺子量,還有的同學把兩個圓放在一起比較?幾分鐘后,同學們找到了答案:黃巧玉說:“在同圓或等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相等。”吳賢慧說:“在同圓或等圓里所有直徑的長度相等!崩罡≌f:“在同圓或等圓里,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同學們積極的發(fā)言,接著我還讓他們把找到答案的方法介紹給大家,讓課堂走向了高潮。在這一部分我覺得讓同學們在這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實踐中多嘗試,多動手,多思考,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并讓他們感到了自己獲取知識的快樂,有效培養(yǎng)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學生不僅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也可以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3.關注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
“了解了圓的這么多知識,我請同學來告訴大家,小熊為什么會贏?”學生答:“因為圓形輪胎的半徑一樣長,走得均勻,所以快!薄笆堑,那就請同學們幫小鹿和小兔把輪胎設計成圓的`吧!
畫圓:要求:畫一個半徑是4CM的圓。同學們躍躍欲試。我把畫圓的方法告訴同學們他們馬上動起手來,很快畫好了圓,并舉起手中的圓給我看?同學們畫得很標準。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畫圓的方法,吳雪香說:“根據圓的半徑畫?”程思航說:“根據圓的直徑畫?”在這里同學們能夠根據前面所學的半徑和直徑推理出畫圓的方法。而課后我覺得我開始告訴同學們畫圓的方法是多余的,其實可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發(fā)現(xiàn)畫圓的方法,使他們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所收獲,我覺得自己也有一定的提高,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使我們認識到應學好新課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5
在教學中我把握住了操作活動的關鍵,讓學生在經歷新知的探索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建構了知識。因此,體驗,僅僅是操作是不夠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以身體之,以心悟之”,這樣的體驗對學生來說才是深刻的。
一、體驗,需要學生親身去經歷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早就提出“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的教育思想。對于動作思維占優(yōu)勢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明白了;做過了,就理解了!边@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在“做”中體驗數學,去促進數學知識的建構。例如,在教學“從‘體’上剝離出‘面’——認識長方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積極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看一看、畫一畫、指一指、找一找,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使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實踐中直觀認識長方形,體驗數學知識。
二、體驗,要關注親身經歷后的感悟
體驗光有表面上的活動是不行的,它還需要老師細膩和到位的指導。像認識長方形,從引導看一看長方體的面,摸一摸這些面,讓學生初步感知“面”的概念;又通過畫一畫、比一比,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對長方形直觀認識;最后在揭示概念時,又通過對學生自己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的比較,巧妙地豐富了概念的外延,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在學生操作時,教師不是旁觀者,更不是指揮者,而應是合作者,與他們一起探索發(fā)現(xiàn),教師這時的指導可以是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問話,這些都能讓學生加深體驗。
總之,我們在課堂上應盡最大可能提供給學生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多看、多聽、多說……全方位“動”起來,用自己的身體親歷,用自己的心靈感悟,去享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1-06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9-16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0-13
《認識圓》教學反思04-08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2-27
《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9-19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5-15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優(yōu)點和不足04-23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優(yōu)秀09-22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