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歡迎大家分享。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1
教學技能: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
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tài)度:
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搜集王昌齡的詩歌,或者關于送別的詩歌。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記得哪些詩人?關于王昌齡的詩歌你記得多少?能背一下嗎?
2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你又知道那些關于送別的詩歌?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關于送別的'詩歌。
板題——讀題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fā)音。
3再讀,要求:連貫。
4賽讀,(分小組進行)。
5你把詩歌讀的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嗎?
(1)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
。2)學生看圖,聽教師描述詩的意境。
。3)播放配樂FLASH,師范讀(出示朗讀記號),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4)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6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來吧,讓我們走進作者,體會他的情感,體會那份傷感。
。1)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2)指名想象畫面讀詩,師生共評
。3)播放配樂FLASH,指名配樂讀。
7要是能背下來哪就好了,你能嗎?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3)學生個人誦讀展示。(配樂)
(4)集體誦讀(配樂)。
三、總結。
板書:(古詩全文)
知識鏈接:
王昌齡(?~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游,“二人數年同筆硯”(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詩在生前就負盛名,人稱“詩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并稱。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2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孤獨、苦悶的情緒。
感悟詩人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離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與友人分別時或是表達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這種種的離情別緒都凝聚在這字字凝練的古詩中。同學們,你們都明白哪些送別詩?
2、這天我們在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板書課題,齊讀。
3、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明白了什么?
總結:辛漸既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又是他的好友,辛漸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王昌齡在芙蓉樓為他送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三遍,讀準字音,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齊讀。
3、讀詩不僅僅讀準確,讀通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把詩讀好是有必須的技巧的,每行有幾個字?這叫七言絕句,王昌齡最擅長寫七絕詩,他被稱為“七絕圣手”這首詩是他的七絕名作之一。一般狀況下,我們能夠這樣讀:(出示劃好節(jié)奏的古詩)泛讀,自讀,指名讀,齊讀。
三、理解感悟
學習前兩句
1、理解后我們會讀得更好。請大家默讀前兩行,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雨:什么時候下起了什么樣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樣的?詩中還暗含著兩個人物)
2、請大家結合注釋,發(fā)揮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引導把詩意說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帶入詩中讀前兩句。
4、前兩行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是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里飲酒話別時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詩)指名讀
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這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
師: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行。
師: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之后因事被貶滴嶺南,在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在江寧數年,又遭人詆毀,再次被貶為龍標縣蔚,幢暾蛟謔制В行磯嗟墓僭北槐嵊詿說亍K簧持疚闖輳牒糜遜直穡鬧性蹌懿還碌ィ嗝頗?詡R燎傲叫小/p>
學習后兩句
1、好友辛漸要走了,即將見到家鄉(xiāng)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xiāng)可能會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發(fā)妻子,兄弟姐妹,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他為什么不會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屢遭被貶?)
2、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別辛漸時只有一句囑托的話語,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3、引讀:
當友人問起時,王昌齡會豪邁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結發(fā)的妻子問起時,王昌齡還會深情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年邁的雙親問起時,王昌齡依舊堅定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4、冰、玉有什么特點?(純潔,透明,潔白無暇)
5、王昌齡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吶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
6、王昌齡在被貶期間,他的許多好友都紛紛作詩來表達對他的同情和安慰,如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出示這首詩)指名讀。但王昌齡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7、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走進王昌齡,齊讀整首詩。
三、拓展延伸。
王昌齡還擅長寫邊塞詩,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課下搜集他的詩讀讀背背。
板書設計: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孤
冰玉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3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yǎng)。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透過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xiàn)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資料,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透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述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請同學們自讀課題,并說說透過詩題你明白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礎,以到達“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xiāng)去,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能夠幫忙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jié)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jié)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借助注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透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中構成必須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師:同學們對詩的理解和感受談的都字斟句酌,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吳地的雨的確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齊讀)
(2)離別的“寒”內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明白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那里還暗含著同學們所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十分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最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樣理解(學生談體會)
(3)對世態(tài)心寒,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tài)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的內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透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心,感悟人物品質(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后兩句,創(chuàng)設情境,補白)過渡:應對這蒼茫的"煙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_____。”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透過一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huán)境、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心,能與作者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2)指名發(fā)言。
(3)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_____”。(師)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_____。”(師)那是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_____!(師)那是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仍然采用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讀,已經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
(1)師:沒有了對親人的竹報平安,也沒有了封封家書中字斟句酌的牽掛,千言萬語化作臨別時的一句叮嚀:“_____!睂W生再次激情補白。(古詩后兩句。)
(2)引導: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王昌齡決絕的轉身,再也沒有回頭,難道是他不想回家嗎(想)但是他能回家嗎
(3)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
總結: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明白,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持續(xù)著自己的信念。
(設計意圖:透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內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暴,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五、課后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能夠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4
教學要求:
1、了解本詩基本內容及其寓意;
2、感悟并品味詩人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
3、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1、詩的寓意
2、詩的風格
教學設想:
1、布置預習: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粗通本詩,并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初步感悟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
2、教學方法:誦讀,感悟,討論。
3、教學時間:2教時
4、擬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1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設想:1、由溫習李白詩歌《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詩導入。
2、由背誦李白詩歌競賽導入。
二、誦讀全詩,整體感知
1、釋題:
“蜀道難”,古樂府舊題。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初年,從詩的內容來看,很可能是詩人在長安時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
2、范讀全詩(或師范讀,或指名范讀)
要求:讀出感情,讀出思想,讀出氣勢。
3、自瀆并討論全詩基本內容
提問一:全詩三節(ji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討論,交流)
明確:第一節(jié),道蜀道來歷,狀蜀道高峻——感嘆蜀道的高峻難行。
第二節(jié),寫景物凄清,狀山水險惡——感嘆蜀道的艱險可畏。
第三節(jié),摩劍閣之險要,想殺人之慘景——嘆戰(zhàn)禍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讀全詩,重點感悟
1、提問二:奠定全詩抒情基調的詩句是什么?(討論)
明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是一個感嘆句,也是貫穿全詩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含有豐富的詠嘆意味。它在詩中先后出現(xiàn)三次: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詩人的思想、情感盡在“三嘆”之中。
2、提問三:作者寫《蜀道難》,有無深刻的寓意?(討論,交流)
明確:關于本詩寓意,歷來解釋紛紜,莫衷一是。
一說: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加害房、杜甫,這首詩系為擔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說:為諷刺章仇兼瓊而作。按:章仇兼瓊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寶五載(746)期間任劍南節(jié)度使,是個善于媚上取寵的人,沒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經。因此說缺乏根據。
三說:為諷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幸蜀而作。此說也屬臆測。
3、討論:明人胡震亨在《李詩通》中對以上三說曾予批駁,且自創(chuàng)新說云:“……愚謂《蜀道難》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陳間擬者不乏,詎必盡有為而作?白蜀人,自為蜀詠耳。言其險,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風人之義遠矣。必求一人一時之事以實之,不幾失之鑿乎?”對此說,你持何態(tài)度?
點撥:不妨結合此詩具體內容,尤其是第二、第三節(jié)內容加以思考。
明確:胡震亨的'說法很有道理,“言其險,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準確。如據文直解并聯(lián)系安史之亂前后蜀地動亂頻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詩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這樣。
4、誦讀全詩,感悟其思想內容。
第2課時
一、誦讀全詩,突破難點
1、回顧舊知,指名表情誦讀(配樂)
2、提問四: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曾這樣評論這首詩:“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唐詩別裁》)對此,你怎樣看?(討論,交流)明確:這段話既形象又概括,涵蓋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難》的藝術特色而言的。
3、提問五:《蜀道難》的藝術特色是什么?(討論,交流)
明確:章法靈活,氣象宏偉。
先說章法靈活。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xiàn)一次。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這樣的章法可稱靈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
再說氣象宏偉。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
二、拓展遷移,鑒賞美點
4、提問六:這首詩中有許多精美詩句,你能就你最喜歡的詩句,作一簡要的賞析嗎?(討論,交流)
點撥:仁者可見仁,智者可見智,不強求一致。
明確:
①“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秦蜀之間,重山疊嶺,一覽無余。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見。
、凇暗乇郎酱邏咽克溃缓筇焯菔瘲O脬^連”——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和人工的偉大由此可見!
、邸吧嫌辛埢厝罩邩,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一幅神氣而美妙的畫面:六龍拉著太陽車被擋住,不得不繞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無數旋渦!極言山之高大。
④“清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薄缘巧街y,壯山之高大。如一組鏡頭,從眼前閃過。這是奇特的想象,這是蒙太奇的手法。
⑤“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途中所見景物,畫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
、蕖斑B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薄嬅鏄O為驚險,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
小結: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人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潛云“起雷霆于指顧之間”,豈虛語哉!
三、研究性學習:
1、結合我們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再查閱相關資料,就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及其表現(xiàn)手法作一探討。
2、李白是投江自盡的。這樣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性格豪放的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種歸宿呢?你能從他的生平和詩歌中找到答案嗎?
教學反思:
李白作品無論在思想還是在藝術方面無疑具有典范性,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目標不太現(xiàn)實。于是我就以課后練習題二為“母題”,圍繞唐代評論家殷對這首詩的評價進行教學設計:“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為此體調也!蹦敲矗@首詩到底“奇”在哪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章法結構、語言、意境、主旨、風格等。
時間短,任務重,在翻閱各種資料并對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徹的理解之后,我決定忍痛割愛,舍棄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圍繞“奇”字,以賞析詩歌藝術特色并進行鑒賞訓練為主,這樣就使目標更為集中,也能更好地達到目標。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相關文章: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03-26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10-29
送芙蓉樓辛漸教學反思11-08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9篇12-18
語文教案:漸08-03
涉江采芙蓉的教案03-0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3-3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18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