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
4月11日,我在二(1)班進行了公開課鉛筆有多長《認識分米、毫米》。講后感覺有點收獲,也有遺憾;有反思,也有進步。
我緊緊圍繞三維目標和“四環(huán)三查”教學模式設計導學案。本節(jié)課有四個目標:1.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感受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jīng)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通過尋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2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3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4.能根據(jù)具體情景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的主動性。
根據(jù)目標進行達標測試和拓展,設計的練習雖然沒有做完,但學生已經(jīng)是基本掌握。過程和方法方面,通過有趣的師生合作、同伴合作,在輕松愉快中學會知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能運用新媒體動畫來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化簡知識難度;用身上的測量工具形象感知重點知識,體會用數(shù)學的樂趣。
初步運用白板進行教學,不很熟練,還需多用來鞏固。但是沒有敢嘗試展臺的切換,唯恐操作失誤,有點畏手畏腳。注重了小組合作,但仍然沒有多關注后進生。小組展示時間也不夠充分,沒有暴露出掌握知識的缺漏之處,其實是真實存在著的。
總之,精心巧妙的設計,加上耐心合理地實踐,才會真正使學生學會、會學,才能上成常態(tài)而高效的課。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2
在《毫米和分米的認識》這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比鉛筆長短的游戲情境,用直觀簡易的教具,讓學生先看、再猜,引起爭議,最后動手操作比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通過用尺測量,使學生發(fā)現(xiàn)原有的長度單位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引起認知上的沖突。于是試圖找到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使毫米概念的.引入顯得迫在眉睫,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毫米的意義;同時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地渴求,教學內(nèi)容更適合學生,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在引進“分米”這個概念時,我讓學生先測量自己的鉛筆,然后由我來估計這支鉛筆的長短。由學生來檢查老師估得準不準。由于對于估測很多學生把握的得不太好,所以學生覺得很有挑戰(zhàn)性,學生興趣高漲。在這個游戲活動中,,我意識地以10厘米為標準作手勢去進行估測,并在語言表達方面有意識地用到有關的語句:大約幾厘米、幾厘米左右。所以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估測的基本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這又為引入分米作了鋪墊,由于人們經(jīng)常要以10厘米作標準去估計、度量一些物體的長度,所以把10厘米變成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分米,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了分米產(chǎn)生的過程和必要性。
這節(jié)課我安排了多次觀察、測量身邊物體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參與學習、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參與意識,也可以了解別人的想法,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這樣有利于學生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學生在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中豐富了自己對1分米、1毫米長度的感性認識,為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積累實踐經(jīng)驗。但在后面的練習中,學生對這些進率混淆了,看來要多練習了,畢竟學生剛學習了這些進率。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3
雖然經(jīng)歷了好幾個課時的準備,但我對學生掌握長度單位的情況甚是擔憂。反思自己的教學,由于受學生對長度單位的一知半解的學情的影響(開課時,為了更好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而且在一年級已經(jīng)學習了厘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我設問:你們知道哪些長度單位?一石激起千層浪,每個孩子都想告訴別人他所知道的,也似乎他們對長度單位有一些認識),正因為這樣,在教學的處理中,我忽視了對認識和學習分米、毫米這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沒有了這一個前提,學生的學習只就能處在對已有的知識的一種“翻新”,而不是理解。因此對分米和毫米這兩個單位真正在腦中建立相應的表象則為比較的模糊,因此在完成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學生總是鬧笑話。比如小朋友高12(m),課桌高70(dm ),橡皮厚5(cm)……從現(xiàn)在的情況可知,學生對分米和毫米的產(chǎn)生沒有感受,導致在應用中笑話百出。對物品的長度一定要讓學生與建立起的各個長度的多少個的對比.這樣添合適的長度單位就減少了些許的'出錯.
反思教學,不能被學生特別是部分學生的表象所蒙蔽,一定撥開云霧找出實際情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體會學習一個新知識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只有孩子們主動想知道某種事物或知識,那么這個事物或知識才能在他們的心中扎下根。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4
1.問題設計過細、過碎,牽引的痕跡還是很明顯。
教學中設計的問題小而具體,是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但細細思考還是覺得所設計的問題過細、過碎,有老師領著走之感,學生的思考空間較小,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建構(gòu)。
在上面認識毫米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到1厘米,到底是多少?要想精確地知道它的長度,有什么好方法嗎?只用厘米這個單位還能不能精確地表示出它的長度?那怎么辦?比厘米小的單位是什么呢?有知道的嗎?毫米藏在哪兒?這把尺子上怎么沒見到?如果想把毫米從這每個厘米間表示出來,你想用什么辦法?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間把毫米給表示出來?你能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嗎?通過剛才我們真正地接觸這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課后我思考是否可以把上面的這些問題適當整合一下,拓寬學生的思考活動空間,課堂上可能會有更多的生生互動,學生可能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也可能會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建構(gòu)和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
2.張弛有度,注重學習方法訓練,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空間,幫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的習慣。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一節(jié)課的新知,而是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并為他們提供探究的空間,激發(fā)他們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獲取新知的能力,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稱張?zhí)峁┝艘粋無比遼闊的空間,我覺得這對于學生來說才是最寶貴的。
在教學毫米的學習時,結(jié)構(gòu)清楚,先產(chǎn)生毫米的需求,再通過找1毫米,認識1毫米,再找生活中的1毫米,然后再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深化好摸的認識,整個層次是鮮明的。在分米的設計過程上也和毫米是類似的,我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時調(diào)整:在毫米的認識學習以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總結(jié)我們是如何學習毫米,說出剛才我們學習毫米使我們都使用了哪些策略,說一說我們是怎樣學習的。把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再放手由學生自己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進行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探究進行分米的學習,這樣可能能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學的主動,這樣達到的學習效果也許會更好。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5
孔子告訴我們:吾日三省吾身。由此可見,經(jīng)常反思我們自己對自己是非常有好處的,堅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今后的教學很有幫助!墩J識分米和毫米》這節(jié)課是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這個單元的第一個課時。《認識分米和毫米》這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之前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因此,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我設計了復習米和厘米這些長度單位。如門的高度大約是2米,也可以說是200厘米,讓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并引導學生說出1米=100厘米,除了米和厘米這些長度單位之外,今天我們將學習一些新的`長度單位,教學分米這個長度單位時,引導學生量一量自己手中的文具盒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同學們通過測量,量出自己的文具盒的長和寬,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量的結(jié)果,和同學們進行交流。老師的文具盒通過測量,文具盒的寬大約是10厘米,長大約是20厘米,然后通過談話告訴學生10厘米可以用一分米來表示,從而得出1分米=10厘米,引導學生通過用手比劃以及在草稿紙上畫一畫充分感知1分米的實際長度,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教學毫米這個長度單位時,主要引導學生通過測量自己數(shù)學書的厚度不足1厘米,從而引入用毫米作單位的學習。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6
本課內(nèi)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毫米的認識》,內(nèi)容包括教科書第2—3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3題。
例1用小組活動的畫面提示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活動方式,以數(shù)學課本為素材,讓學生通過估、量,體會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發(fā)現(xiàn)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做一做”讓學生憑借測量物體的直觀圖確定三個物品的長度,熟悉用毫米作單位的測量方法。練習一第1、2題考查學生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的能力;第3題是估計、測量的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而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特別是在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方面更需要多多培養(yǎng)。雖然學生在二年級已經(jīng)學過了厘米和米,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但是學生掌握情況也不容樂觀。所以在《測量》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以幫扶、引導為主,教會學生如何有效估計物體的長度,如何有效參與四人小組活動中去,如何較科學規(guī)范的測量物體的長度,讓學生在具體、現(xiàn)實的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從而加深對毫米的理解。
在后面的《分米的認識》教學中,我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放手,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自主探索。本節(jié)課屬于計量單位的教學,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小精靈來獲得學生的喜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用手比劃的過程中,喚醒舊知,以利于后面教學的開展。這樣設計目的有兩個,一是讓比劃得較準確的同學對自己有信心,獲得學習上的滿足和喜悅;二是讓比劃得不準確的學生知道:數(shù)學需要思考,哪怕是比劃,也得先思量思量,再出手。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7
這課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nèi)容,這是在上個學期,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厘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出 1 分米、 1 毫米有多長,并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小組實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積極性高漲。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 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課始我創(chuàng)設了課間學生討論“什么兵器最厲害?”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在快樂的氛圍中,既復習了“米”和“厘米”,又通過設疑引入新課,可謂一舉三得。
在認識分米和毫米時,主要通過在真實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讓學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策略,發(fā)展空間感。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多“感受”。如比劃“1分米”,讓學生用直尺當小助手,一手比劃,一手輕輕移開直尺,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一拃大約是“1分米”。在比劃“1毫米”時,我讓學生用一分硬幣當小助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再輕輕地、輕輕地抽出來,現(xiàn)在兩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毫米。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跟上面的分米進行對比,小心翼翼地抽出,也突出了毫米的小,毫米的細,毫米的窄,毫米的短。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8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米和厘米,這一內(nèi)容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這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 的表象,并能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來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的長度。
在這堂課中,教學分米這個概念時,我讓學生測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長,(大約 20厘米 )然后就直接讓學生來觀察自己的直尺上的刻度,告訴學生:由于人們經(jīng)常要以10厘米作標準去估計、度量一些物體的長度,所以把10厘米換成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從而來引入其中 10厘米 就是1分米,讓學生體會到了分米產(chǎn)生的過程和必要性,再來讓學生說說剛才測量的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幾分米,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手來比劃一下1分米是多長,建立1分米的表象。
在教學毫米時,我收集了電話卡、一分硬幣、鑰匙等等。通過估一估、量一量,讓學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接著我就介紹了毫米,然后讓學生用毫米來測量兩枝鉛筆分別有多長,再來比一比到底是誰長誰短。讓學生感到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引入顯得十分需要,同時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地需求。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都能比劃出1分米、 1毫米 大約有多長,并能很快地說出1分米= 10厘米 、 1米 =10分米、 1厘米 = 10毫米。學生在頭腦中對四個長度單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但多數(shù)學生僅僅停留在表面,遇到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物體的長度中就缺乏了解決的策略。在完成書上的第5題時,題目中數(shù)字比較小,而且都是2,填上一個合適的單位名稱,問題還不大。但是在補充習題還有其它的練習中,由于數(shù)據(jù)變大,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練習中問題就比較多了,發(fā)現(xiàn)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填寫單位名稱時錯誤百出。例如:鐵釘長 2毫米 ,課桌高65分米,文具盒長 23毫米 等。學生頭腦中已有了長度單位的表象,可有時和實物卻對不上號,鬧出了一些笑話。
看來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主動思考,正確地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故事引入,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數(shù)學課堂,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中。
通過讓學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實踐活動,體會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長,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形成長度觀念,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學中注重給學生提供自主練習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認識“毫米”,我首先以學生提的問題:1毫米到底有多長?引入。后讓學生自己探究、交流。最后我再總結(jié):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接著觀察尺子上的一小格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并找一找你身邊大約是1毫米的物體。有的同學說:尺子的厚大約是1毫米,有的說:鉛筆袋的拉頭厚大約1毫米。
“分米”的認識,我提出質(zhì)疑,1分米有多長呢?讓學生自己讀課本: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1分米=10厘米。接著讓學生自己體會1分米的長度,并用手量一量,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物體,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在學生感知1分米有多長后,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課桌高7()?學生很積極的思考并回答,有用米的,有用厘米的,有用分米的,回答非常熱烈。之后,我?guī)ьI學生一個一個的分析并用尺子和實例證明是否合適,最后確定只能用“分米”。最后,讓學生用學過的'長度單位排序,讓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為換算單位做鋪墊。
“千米”的認識是在第二課時學習的,它是最抽象的長度單位,而且學生很難想象出這個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長,我給學生舉了一些和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從而間接地了解“ 1千米的長度”。并讓學生知道“千米”是現(xiàn)在所學的長度單位中最大的長度單位。
通過做練習題,發(fā)現(xiàn)這些知識出現(xiàn)問題較多:
1、測量長度。有學生在測量是幾毫米數(shù)不清,還有學生忘記寫長度單位。
2、比較大小。80分米○600厘米75毫米○7厘米
3、填寫長度單位。方凳高7()一根釘子長30()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
4、解決問題。小華:我的身高是13分米。小明:我的身高是145厘米。
總之,對于長度單位的學習,要給學生建立知識基礎,要把抽象的知識在學生心中建立表象,讓學生真正明白。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毫米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
為了給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間,敢于放手讓他們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1毫米有多長,
首先,我先由學生拿出數(shù)學書出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后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結(jié)果,通過學生動手測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時,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書的寬、厚不是整厘米時,我就引出測量較短物體長的長度單位“毫米”,從而引出“1毫米”的概念,這樣我讓學生比劃1毫米的長短。認識了“1毫米”之后,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fā)現(xiàn)身邊“1毫米”長的東西。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特別高,并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在學習完長度單位“毫米”之后,我讓學生把事先布置帶來的1角錢硬筆、公交車充值卡進行測量它們的長、寬、厚,并分別說出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以加深長度單位“毫米”的'認識。
整節(jié)課中,我覺得成功之處就是學生對整節(jié)課所講的知識點掌握得還比較好,最后能把自己的收獲說出來!
存在的問題:
1.本節(jié)課我覺得最大的不足就是學生之間的合作不是很好,導致部分同學的操作不是很好;
2.學生在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1毫米時覺得部分同學表示的不是太準確,應該還要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體驗一下。
3.在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書和物品時部分學生表現(xiàn)的不積極,可能是因為我沒有進行更好的誘導!
4.學生的合作時間控制的不是太好,使得課堂顯得前松后緊。
以上便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點粗淺的想法,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專家和同仁們給予批評,指正,能為我提出寶貴意見!
通過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還充分體驗到了“數(shù)學教學就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的“經(jīng)歷、體驗、感受”,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單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自始至終,學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動中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學生的興致很濃。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1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以及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是關鍵。要通過豐富而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強化已經(jīng)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 數(shù)學日記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每天都在堅持寫數(shù)學小日記,淘氣最近也在向我們班的同學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數(shù)學小日記。誰來讀一下:今天早晨我從2厘米長的 床上爬起來。走進衛(wèi)生間拿起2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臉、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著書包去學校,來到教室,我拿出語文書,在7厘米高的課桌上認真的早讀。
師:老師看到好多同學都在笑,你們在笑什么?
學生說出單位出現(xiàn)了錯誤。
師:那誰能告訴我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
師:淘氣日記中出現(xiàn)的單位到底該怎么改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新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分米
1、初步認識
PPT出示鉛筆盒。
師:鉛筆盒是同學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學習工具,你們知道它的長邊和短邊分別是多長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和這個鉛筆盒一樣大小的紙片,同學們估一估它的長邊和短邊的長?
師:你能量一量嗎?看看你估計的準不準。
師:這個鉛筆的長大約是20厘米,寬大約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書)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分米是幾厘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說,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提問:你能用手比畫出1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在于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請同學們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互相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shù)一數(shù)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直尺上數(shù)一數(shù),看1米有幾分米。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有幾厘米,冰河同學交流。
提問:數(shù)學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準確表示它的厚度,怎么辦?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間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這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請大家觀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長?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2、數(shù)一數(shù)
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書)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說明他們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然后讓學生在數(shù)學書上數(shù)出10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比劃1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四、鞏固提升
1、改正淘氣的數(shù)學小日記
2、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3、想想做做第二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說一說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以及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想想做做第三題
完成測量后,讓學生說說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說一說估計的結(jié)果,以及為什么估計數(shù)學書的寬要用厘米作單位,而估計講臺的寬度要用分米做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并記錄測量的結(jié)果。
提問:數(shù)學書的寬正好是整理米數(shù)嗎?比18厘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臺的寬正好是正分米數(shù)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jié)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到的結(jié)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厘米幾毫米或幾分米幾厘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6、閱讀“你知道嗎”,并進行交流。
五、交流反饋,全課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在授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接受的較快,講解的頁較為流程,學生的反應也很積極。我通過數(shù)學小日記的方式進行導入,即建立了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新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評價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評價的時效性,給予學生及時肯定的評價,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出來我也會給予一定的引導。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將厘米和毫米兩個單位混淆,在巡視指導時分別進行了個別指導。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2
第一節(jié)課是毫米,分米的認識,我們幾個商量試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教學。說實話“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對我和學生都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我必須對這種模式有新的認識和重視。但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這需要我們更加下功夫才能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我們要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它,成為自己的、新的教學方法。
剛開始我們得一步一步的來,我們要先來精心設置預習作業(yè),指導學生怎樣去看書,怎樣思考問題。“先學”不是讓學生自由、隨意、單純地看書,而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學。老師首先了解學習目標,而后老師根據(jù)學習目標提出一些問題,剛開始讓學生有一個扶手,必要時還要進行學前指導,布置給學生自學相關的'內(nèi)容。
課堂上的“后教”,是學生在充分自學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通過老師巡問,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學生自學以后,老師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質(zhì)疑問難,相互交流等方式自己處理自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已會的學生來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之間相互的合作,互相幫助,達到了共同提高。
往往有一些問題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教學時,有時感覺手忙腳亂,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知道什么時候解決。說明自己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熟,需要繼續(xù)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zhì),把它融化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3
在上個學期,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節(jié)課要在實際活動中讓學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估測能力;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進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角色中去。
教學中我和學生收集了校訊通卡、一分硬幣、生活中10厘米的物體以及一粒米的長、寬來認識1毫米。這些物體的長度、厚度、高度都與分米和毫米有關,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在真實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讓學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策略,發(fā)展空間感。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多“表現(xiàn)”,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shù)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用手勢表示長度單位,是建立相關概念的重要活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經(jīng)歷“比劃——在尺上驗證——修正比劃——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盡可能地準確。
也存在一些問題:課堂上我在帶領學生數(shù)“1厘米里有幾毫米”時,我只讓學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數(shù),有的.學生對1毫米的認識出現(xiàn)了錯誤,把直尺上的1根小豎線看成是1毫米,數(shù)到了1厘米有11個小格。第二題數(shù)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時有些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如果當時我在黑板上畫一根放大地直尺,指名上黑板數(shù)一數(shù),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后,理解就深刻了。從我個人來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有待提高。教學思路要清晰、有層次,不可以被外在因素所干擾。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4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毫米的認識》。在此之前,關于長度單位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米、厘米的認識。
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到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米和厘米學生在生活中見過,而“毫米”的知識,在學生以前的生活和學習中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因此在教學中可從從感性入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看、摸、比、找、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對長度單位毫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1毫米的正確表象,將數(shù)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并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1厘米=10毫米。在認識毫米后,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比如讓學生測量粉筆長度,鉛筆盒,動手畫一畫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將已有知識進行鞏固。
雖然覺得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好可以,但是在練習中卻出了一定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在課堂上建立的表象不具體。學生都知道一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但是卻沒有讓學生親自去摸一摸。練習的反饋情況使我明白要想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得還課堂與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切實圍繞學生的轉(zhuǎn)。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5
《毫米、分米的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上,做到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參與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推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估測的能力。
1、關注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我選擇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物――硬幣、硬卡和手機。讓學生在用手夾或捏的動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從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
本課中,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借助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大量活動,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教師只是起到組織者、點撥者的作用,從而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感受。讓學生測量自己喜歡的物體長度,學生非常愿意去做,學習積極性很高,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到數(shù)學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其實數(shù)學就在身邊。
3、“動中學,樂中學,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這堂課在教學過程設計上以活動為主線把“學數(shù)學”變成了“做數(shù)學”。從學生量身高產(chǎn)生的不同單位的實際應用引出新知,到學生用厘米單位量課桌的長以及用分米單位量各種學習用具等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主動獲取知識,知道了1分米=10厘米的實際含義。老師在課堂中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在這堂課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成為了課堂的真正主人。
4、重視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估測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課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讓估測活動貫穿于整個測量過程之中。在測量每一個物體的長度時,都是先估計,然后測量。學生在估測、實際測量比較、驗證的過程中強化表象,從而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01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0-22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7-02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1-16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14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22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1-26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09-20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