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
周長這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直接理解周長的“周”字的意思、理解“長”字的意思、周長的函意、判斷周長、描周長、量周長、再到用周長的。但在第一次試教時就發(fā)現,學生根本就不能自己從字面上去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意思,特別是“周”字,在些學生說成是周圍、周邊、一個星期等等,所以要直接教學周長的意思是行不通的。
在教學周長的意思時我參考了一位老師的教法,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物體表面的一圈,是從哪里開始,還是從哪里結束的,這一圈是不多不少的,多了不是,少了也不是,離開了物體表面外面的'邊的也不是。一圈也叫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叫周長,這樣講學生理解起來是容易很多。
在第一次試教完時,有些老師在評課時指出,按這樣的上下去學生會有點固定得太死,沒有充分動起來,包括動手和動腦,這就要回到原點,重新出發(fā)再想一想,其實教材只有一頁紙,內容就是兩個圖和一句話,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第一幅圖就讓學生知道上面的圖形是封閉圖形,這些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們的周長。第二幅圖是讓學生動腦動手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上面圖形的周長,規(guī)則的圖形直接用尺來量,不規(guī)則的圖形先用繩子圍,再用尺來量出它的周長。針對這里我特意設計了給兩個信封給每一個小組,讓學生小組合作,一個信封里面裝著是圖形,一個信封里面裝著是工具,讓他們想辦法用這些工具量一量這圖形的周長,在量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尺來量,鐘和樹葉這些不規(guī)則圖形要先用繩子圍,再用尺來量出它的周長。但在上定教課時,由于我講不夠清楚,所以所以在我巡視時發(fā)現有一個小組的同學量了信封外面這張表上面的圖形,而不是量信封里面圖形的周長,在我指導下才改過來。因此應該在學生活動之前,要把注意的事項全部要講清楚講明白。
學完周長之后就應用周長來為我們服務,也就是量腰圍買褲子,第一次試教時發(fā)現這把量身尺有兩面,一面是用厘米作單位,一面是用寸做單位,有個別學生讀錯了。這里也是一個在活動之前,沒有把注意的事項全部要講清楚講明白。這個問題已經出現過兩次,看來這是我個人比較大的缺點之一,下次上課一定要好好改一下才行。
在實際應用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自己覺得設計得比較好,讓學生運用剛學完的周長知識為自己選褲子,還有周長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利用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動畫來結束這一節(jié)課,也讓學生知道周長這一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在自然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知識和規(guī)律等著你細心的發(fā)現,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很喜歡。
在設計上要有多種預案,大擔假設細心求證。原來的設計是這樣的:利用漢語知識的特性和學生原有的語文知識,直接導入問學生周長的“周”字是什么意思?“長”字是什么意思?周長合起來是什么意思?這樣導入又直接又快,當時我問“周”安是什么意思時,學生就回答了“周圍”,“一個星期7天”等意思上,沒有回答到點子上來,方法雖簡單但行不通不通。后來才改過先認識一圈就是一周,再說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要注重細節(jié)。例如生活當中跑步的一圈,一般人都會跑到內圈上的,但我們這節(jié)課所講周長的一圈是在他的外圈的邊上,開始時我沒講清楚以至于請同學上來黑板上運動場上一圈時,他就畫到了內圈上,如果我在開始的時候多講一句,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所以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句話一定要把它容入到課堂上來。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2
一、對教材的理解方面: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會畫平行四邊形的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主題圖中的的兩個花壇比較大小,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面積學生已經會算,而平行四邊形的花壇面積不會計算從而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引出課題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材通過兩種方法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第一種是用數方格的方法,第二種是采用畫-剪-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長方形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方面:
1、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jié)課,我個人認為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割補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找出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在教學設計方面:
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1、通過主題圖,我要完成這些任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復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比較,使學生產生疑問,從而引出課題、激發(fā)興趣。
2、讓學生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猜想。
3、通過數方格,填表,對學生產生暗示,知道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具體的面積。
4、用剪-拼,動手操作,轉化的方法,讓學生觀察與長方形的關系,底=長 高=寬,平行四邊形面積=長方形面積,再結合數方格的時候的暗示,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5、小結同學的猜想,進一步明確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公式。
6、應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面積。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借助于涂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通過把各種四邊形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從而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材呈現的是四名學生小組活動時的場景,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分法。最后還提出:“你還有不同的分法嗎?說說你的理由!薄白鲆蛔觥钡牡1題,是讓學生舉例說一說身邊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第2題是讓學生說出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以及任意四邊形之間有什么不同,進一步把握這些圖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點,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學生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是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的,也較難掌握。而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教學時,要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fā)揮這些素材的作用,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fā)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能從各種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
2、通過四邊形的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從形到物,加強學生空間想像的發(fā)散能力;從物到形,加強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的習慣。
教學流程:
一、開門見山,初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1、提問揭題,了解學生的起點。
2、辨析探究,發(fā)現四邊形的特征。
。1)分類(是四邊形的一類,不是四邊形的一類)
(2)活動中利用圖形特征突顯四邊形圖形的特征:
小結:四邊形是平面圖形,是物體的一個面。(板書:平面圖形)
3、提問總結,鞏固四邊形的特征
二、綜合應用,深入研究四邊形的特點
1、基礎練習: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2、綜合練習:根據不同標準將四邊形進行分類。課件出示要求和圖形:
3、總結提升:
4、想象探究:
。1)從形到物,加強學生空間想象的發(fā)散能力
。2)從物到形,加強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的習慣
三、總結:今天有何收獲?
設計理念:
1.課堂設計以學生為本。
為了解學生起點,我曾做了課前調查,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四邊形并不是一無所知,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學生的認識存在差異。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辨析探究活動中自我完善、修正對四邊形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通過研究四邊形的角、邊、各四邊形之間的聯系等,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四邊形,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小學生學習數學不是讓其仔細地吸收課本上的或教師的現成結論,而應該是一個由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概念活動或思維活動的過程。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關注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交流,力圖讓學生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新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課后反思:
1、整堂課比較滿意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是教學思路比較淺析。第二方面,在建立四邊形的概念時,探究比較成功,并以學生為主。
2、對于“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這個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有所遺漏。學生對于“對邊、對角”這類語言的表達就會有所欠缺,當學習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時,學生表述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就會有困難,因此,課后需補上這一環(huán)節(jié)。
3、在細節(jié)上還要多關注。比如:當老師讓學生第2次分類時,學生完成練習紙上第2題,需首先在第一題是四邊形的圖形上標上序號,當時就出現了師與生標了不一樣的序號,導致在反饋時,溝通上產生矛盾?梢赃@樣改:事先在黑板了、練習紙上都標上統(tǒng)一的序號,第二次分類時,學生就不需要完成標上序號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反饋時表達就不會遇上今天這樣的尷尬。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4
《四邊形》一課是一節(jié)關于圖形知識的課,同時這又是一節(jié)操作性很強的課,教學中要通過學生的具體操作理解、鞏固并且應用新概念,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探究能力。
在這節(jié)課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做到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導學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教具、學具也恰到好處的.發(fā)揮了作用,學生始終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具體場景下進行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認識了四邊形這個新朋友,真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引導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通過認圖形,產生疑問,再通過觀察抽象概念,通過區(qū)分比較鞏固概念,在校園中、在生活中尋找四邊形,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概念。
3、重視動手操作。四邊形是一節(jié)操作性很強的課,學生通過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樣的圖形叫四邊形,同時又能進一步理解、鞏固概念。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在田字本上畫一個四邊形,學生們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都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四邊形,接著他們根據自己創(chuàng)造的四邊形就逐步概括出了四邊形的特點。再通過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動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5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中的一句話很精辟地說出了老師教學中的處境。通過教學實踐與反饋,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方可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上了《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課,我想對自己的教學做以下幾點反思,以求在知困時能自強。
一、有限的時間里如何追求課堂的高效?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充分把握了學情、教材,才能設計高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否則哪怕讀透了教材,不根據學情來設計,也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為了執(zhí)教四上《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jié)課,我看了大量的資料,反復分析了教材。覺得教學重點是用格子圖去驗證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來認識邊的特征,因為操作不方便,花了不少時間,學生還是弄不明白。事實上學生已經通過觀察知道對邊平行,只需要再延長對邊看其是否相交就可以了領悟了。兩次試教的不成功,反映出課前調查的重要性。
根據課前測,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有一定生活經驗,知道對邊平行,也能借助格子圖畫平行四邊形,但對高的認識與畫高則認識不足,對于易變形的特點也很膚淺。因此,完全沒必要把簡單的教得如此復雜,只要花時間在教學難點“畫高”上即可。
每次教之前,問問自己學生已經會了什么,還不會什么,就可以少走冤枉路了。
二、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有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瞬間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原先我設計以長方形的特征導入,看似一脈相承,因為講完長方形的特征又要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試教下來,學生興致卻不高。分析原因,他們對于長方形太熟悉了,不能激發(fā)思考。怎么辦呢?
正苦于沒有更好的辦法時,高人指點:何不設計一個猜圖形的游戲,既復習了舊知,又順利引入平行四邊形?于是,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就出現在教學設計中。甚至上完課后,學生還意猶未盡:這節(jié)課好有趣!
我想到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學生最受不了的就是:“猜猜看?”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教師只要利用得當,好奇心完全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
三、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不再形式化?
小班教學,外加這節(jié)課操作活動多,小組合作自然成了這節(jié)課優(yōu)先考慮的學習方式。然而,在試教中小組合作也是問題頻出。以第一次合作“平行四邊形邊的特征”為例,其中有一步操作:量出平行四邊形每邊的長度。結果學生只量出了兩個數據。分析原因,要求不夠明確,應改為量出四條邊的長度。一個看似很好的學習方式,如果沒有精心設計,只成為一種熱鬧的形式,讓學生在忙亂中迷失了自己。
四、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出人情味?
數學課如何上得更有數學味、更有趣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少有關注人情味。其實我的想法是老師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把課堂串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比如展示學生的畫高錯例時,我提了一個要求:在你指出作品的不足之處前,先來夸夸別人作品的優(yōu)點,至少說出一個來。學生心領神會,馬上說出一堆優(yōu)點,然后說道:我建議這位同學在畫高時要注意標出它的高與底,作品的主人也笑瞇瞇地接受了別人的意見。數學也需要關注說話的藝術,讓這門真正的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嗎?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不妨效法數學王子張齊華對于數學課堂語言極致追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思考并實踐之后或許仍有許多不足,但我覺得遺憾會變得越來越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思考維護了我們的尊嚴,我愿繼續(xù)探索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如同小孩在海灘上撿起美麗的貝殼,自得其樂!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6
《認識四邊形》一課是一節(jié)概念課,同時這又是一節(jié)操作性很強的課,學生通過操作能進一步理解、鞏固概念。這一教學內容教材是這樣安排的:
一、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比較的過程,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直的邊和四個角。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等數學活動把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在這節(jié)課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關注生活經驗,提供感性材料。
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數學中的“空間與圖形”有關,生活經驗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很多圖形,對四邊形也不陌生。因此,本節(jié)課以學生熟悉的校園場景為教學素材,目的就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并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邊形。既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
2.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
小組合作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學生之間能互相啟發(fā),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在認識了四邊形后,我安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小組討論,讓他們將圖形分分類。在這里,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展開了,出現了許多情況:有根據角分的、有根據邊分的、有根據是否是對稱圖形分的、還有根據對邊是否相等來分的。尤其是有根據是否是對稱圖形分的情況,學生能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聯系,這雖然是一位同學的想法,卻給了更多同學一啟示。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還培養(yǎng)了說的能力和聽的能力,一舉多得。
針對課堂上學生的實際反應,我覺得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需要自己不斷努力:
1、在這次教學中,前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但是在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發(fā)表自己看法的空間,過多地牽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有幾種不錯的分類方法沒能在課堂上得到展示。
2、面對學生的生成,課堂的應對能力還不強。整節(jié)課學生的交流、發(fā)言都比較積極,可是在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出現了學生與教師一對一的局面。當學生的分類方法正是我所期望時,似乎這個學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是不是學生之間也相互聽懂了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整堂課下來,最大的感受是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四邊形的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四邊形的,學生對分、畫、拼四邊形都非常有興趣,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四邊形的分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還不夠理想,學生能直觀的進行分類,但用語言表達分類的標準比較困難,在幾次的教學中,學生都說的不理想。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7
本堂數學活動課使用的教材是《幼兒蒙氏數學》,該書是由具有多年教育經驗的幼教專家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根據不同階段兒童的認知特點編寫的一套幼兒蒙氏數學讀物。按年齡段的學習要求由易到難編寫,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喜歡的生活場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了可操作的、具體的圖形或生活用品,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小班階段,幼兒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梯形等多種平面幾何圖形,中班階段的學習,在幼兒已有的認知水平上我們加入了非常重要的一種圖形,平行四邊形。認識平面幾何圖形對于幼兒更好地認識、理解我們的客觀世界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更好的`發(fā)展了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以及想象力。更為可貴的是,平面幾何圖形的形象性、具體性使得它具有直觀的美感,這在學習中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
根據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中班的幼兒屬于前運算階段,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必須借助物體的具體形象。因此我設計的認識平行四邊形活動給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利于積累和豐富幼兒的表象,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同時,基于《3-6歲兒童發(fā)展與學習指南》數學領域中,對4-5歲幼兒的三條認知要求,我著重勾畫出其中與我們本堂活動課息息相關的: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它要求幼兒能感知物體的形體結構特征,畫出或拼搭出該物體的造型。能感知和發(fā)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并能進行分類。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間、旁邊等方位詞描述物體的位臵和運動方向。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活動導入,通過提問,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并讓幼兒用自己的話闡述出長方形的外在特征;顒娱_展,通過對比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了解兩個圖形的異同。自主及小組間競賽形式將長方形拼接成平行四邊形;顒咏Y尾,美麗的七彩衣,給平行四邊形中的每一塊圖形涂上不同的顏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圖形之間的組合關系。我的課后延伸活動。是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用紙制作一個七巧板,用不同顏色填涂七巧板的板塊,并拼搭出一個你認為有趣的圖案。加強親子間的互動以及進一步感知圖形的美。
本堂數學活動課上完之后有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我談兩個主要的點。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應該抓緊時間,幼兒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導入過長會降低幼兒探究的積極性及學習的樂趣。課上當我將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拿出比較時,有個別孩子認為平行四邊形是梯形,我沒有略過這個問題,在課前沒有準備梯形教具的情況下我立刻畫了一個,將三個圖形拿出比較。但是由于自身教學經驗的欠缺,過于糾纏這個問題,導致導入時間過長,分散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降低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為后面的活動開展留下了隱患。其次,我個人對班上孩子的水平做出了過高的期待,因此在制作長方形移動為平行四邊形的實物教具時,我將長方形的左右兩邊都剪了一個三角形,想讓孩子任意移動其中一個來轉換成平行四邊形,結果由于出現了兩個三角形導致孩子移動時不知該從何下手,當然我想也跟我沒有反復明確只能移動一個三角形的要求有關,使得一部分小組代表上來兩個三角形都在移動。最終使得這個環(huán)節(jié)耗時過長卻又沒有取得應有的目的。整堂課通過孩子自主移動長方形其中一部分拼接成平行四邊形以及為平行四邊形內部圖形著色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觀察,基本完成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這里需要說明一下,這堂活動課有兩個長方形通過移動變?yōu)槠叫兴倪呅蔚沫h(huán)節(jié),一個是孩子自主移動,這里我采用的教具是只有一個三角形,自主移動之后再從每一組請孩子到教室前來比賽,這時用的是有兩個三角形都是活動的長方形教具。問題出在第二個移動小組間競賽時。我之前所授的美術、語言等活動課由于效果較好掩蓋了很多問題,所以這堂數學活動課暴露出的問題也給了我很多啟示。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8
觀察是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基礎,最初對圖形的認識就是由觀察開始的,所以在四邊形的認識過程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因為已經有認識常見的簡單平面圖形的經驗,有一定的空間與幾何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學生接受新知相對來說較快。
本節(jié)課在以前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又有一定的提升,要求學生能夠更加仔細地觀察,對圖形的認識更全面。所以,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在觀察平面圖形的時候注意圖形構成的幾大要素,發(fā)現同類圖形的基本特征。
課堂初,我讓學生自己畫出自己猜測的四邊形的'樣子,展示介紹自己畫出的四邊形,我將他們畫出的一些四邊形貼在黑板上,相互觀察判斷,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能很快判斷出給出的圖形哪些是四邊形,哪些不是,但是發(fā)現有學生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表述不清楚甚至混淆,于是,我在課堂上臨時加入了四邊形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的講解環(huán)節(jié)。這一點,盡管教材上有顯示,但自己課前沒有預設到,備課還不夠細致。找四邊形的普遍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教材中沒有給出四邊形的定義,所以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尋找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并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征:有四條邊、四個角。此時學生對四邊形的特征表象認識是不全面的,接下來通過反例,讓學生在對比、辨析中發(fā)現四邊形的四條邊必須是直直的。
整節(jié)課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搶著說,下一步我要引導孩子們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欣賞別人,更要學會思考,在課堂上給與孩子們充分的思考空間。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9
這部分內容是在直觀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拼一拼、找一找、圍一圍等活動中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對例題的出示順序作了調整,先出示了樓梯圖,接著再出示籬笆圖,目的是讓學生能先認識到一般的平行四邊形,而不是先認識菱形,讓學生對平行四邊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安排拼平行四邊形的活動,意圖是:一是突出了圖形之間的聯系,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二是把學生認識圖形的過程設計成“做”圖形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初步獲得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了許多問題: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辨別中找不同
我以給圖形分類導入,讓學生按邊的條數去給圖形分分類,學生能夠很快地根據邊的條數將所給圖形分成三類。學生找到四邊形后,我讓學生找出一個和其他三個不一樣的四邊形,對于學生難度比較大,部分學生沒辦法一眼看出。聽了各位老師的建議后,我覺得應該做如下改進:在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后,再讓學生挑出不一樣的可能效果會更好,在辨別,比較中,學生的認識可能會更加的深刻。
二、操作的有效性、反饋的針對性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對于學生的操作組織得不夠好,課堂顯得比較亂。操作前,還是要說清要求,將鼓勵措施與學生的操作結合在一起,及時表揚操作好的學生,以達到操作有序的效果。對于反饋,本節(jié)課的反饋比較盲目,我覺得應該做以下改進:學生在操作時,教師有意巡視,找到有利于強化學生認識的成果,提高反饋的有效性。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0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是建立在認識了四邊形的特點的基礎上教學的,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也就是說只需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就可以了。
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
(一)新課導入時,我把自己制作的.長方形框架拿出來,由長方形拉動后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入新課,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并在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中,理解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
(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動手量、集體討論中發(fā)現平行四邊形邊和角的特點!八季S的火花在于指間”,當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發(fā),在探索中初步發(fā)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學生學得非常積極主動。實踐證明,讓他們投入到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去,動起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課后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折一折、在釘子板上圍一圍,等活動,直觀感知認識平行四邊形。讓每個學生都有觀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一個廣泛的、自由的活動空間。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都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探索和發(fā)現獲得的,而不是我教給他們的。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成功,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不足:由于自主探索需要的時間較多,沒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練習鞏固,練習量還是不夠。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1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四邊形。有的學生對圖形有一定的認識,但還有個別同學對圖形沒有概念,讓他們觸摸盲文圖形,有的還摸不出來。相對來說,簡單的圖形概念和盲文圖形對全盲同學來講,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在生活中找到與學習內容相關聯的.物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認識長方形,我讓學生觸摸課桌面、盲文書的封面,盲文紙的表面,讓學生了解長方形的特點。通過長方形進一步了解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同時強調觀察,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到:四邊形不像長方形的要求高,只要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封閉圖形都可以叫四邊形。
在練習中,我讓學生觸摸盲文圖形,比較各種不同形狀的圖形,從中找出四邊形。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摸出來,只有個別同學有些吃力。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進一步確定直觀教學對盲生的益處。只有工夫下到位,學生才會有所收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只有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才能提高這個班的學習水平。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2
內容:
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
課時:
2
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及三角形穩(wěn)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鄉(xiāng)村
我們在都市生活習慣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鄉(xiāng)村看一看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這幅圖來感受一下鄉(xiāng)村的風景吧。
看,這幅圖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數學模型
1、這幅圖上還有許多數學圖形呢?從圖上找出你認識的圖形,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畫出你找到的圖形嗎?試試看。
2、把你找到的'圖形進行分類,采用標號的方式進行。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可以根據邊來分,看,這些圖形都是四邊形,你能把這些四邊形再分類嗎?你認為這里什么圖形很特殊?
3、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老師這準備了幾根小棒,你能選幾根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你認為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四條邊?
4、在第21頁的點陣圖上畫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頁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在這些平行四邊形中,你覺得哪個比較特殊?特殊在哪兒?
如果用一個圈把平行四邊形都放在里面的話,請你也畫一個圈來表示長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外面再畫一個圈,你覺得這應該是什么?再用一個圈畫出梯形的地盤,應該怎么畫?試試看。
三、總結。
現在再試著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再把它旋轉。
教學反思:
先從圖中找出認識的圖形。分類——為什么這樣分類——找出這類圖形的共同點——探索出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定義。這樣課的結構好,讓學生在理解與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的方法,學會學習。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3
在學習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上圖形課與計算課有很大的不同,計算要求學生細心,而圖形不僅有這樣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和感受各種圖形,例如練習中提到的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伸縮性,即容易變形,可以讓學生準備四邊形的小木棒支架,拉著兩個頂點,顯示出了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學生經歷親自體驗四邊形伸縮性的過程后很容易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圖形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操作并思考討論等形式來完成。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一步體會了多邊形的基本特征,比如折一折、剪一剪等,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多邊形的特征,鞏固了新知,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體驗到經歷合作探索、交流傾聽的過程,更激活了思維、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所以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在學習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我感覺部分學生在畫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不喜歡用直尺作圖,作圖很隨意,一點不規(guī)范。這些可能是在教學中作圖的時候,對學生數學作圖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要求不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注意這些,讓學生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4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在活動中體驗是我的這節(jié)課的一大特色。四邊形這個內容是一節(jié)可視性、操作性很強的課,我對教參和教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思想,精心設計學生親自實踐的活動,讓學生在想一想、涂一涂、找一找、議一議、分一分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認識四邊形、感受四邊形,從而獲得新知。這節(jié)課,我基本能做到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導學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教具、學具也恰到好處的發(fā)揮了作用,學生始終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具體場景下進行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認識了四邊形這個新朋友,真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反思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教學成功之處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發(fā)展,主要體現: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國家教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學生已經很久沒有接觸圖形的問題了,對圖形知識感到有些陌生,在導入時恰當的復習圖形的知識,調動了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
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本課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四邊形,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識。
三、多樣化的教學才是智慧的。本課中,我通過讓學生涂一涂、說一說、找一找等多種活動,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等活動交流中讓學生充分感知四邊形的特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本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張揚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的智慧在活動中得到升華,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5
認識四邊形是三年級上冊的知識,書本34頁至36頁認識四邊形
教學目標是: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正確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能正確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通過涂一涂、找一找、圍一圍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將數學知識用于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利用四邊形的特點正確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
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借助于涂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通過把各種四邊形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從而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從情景圖中,要求學生找出一些認識的圖形,并使用白板的功能進行放大,使用圖形筆把學生找到的圖形畫出來,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讓在眾多的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再使用噴桶,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積極性也很高,在這個基礎上,概括出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通過例1找到的四邊形,再把這些四邊形進行分類,可以怎么分?通過學生課前的預習,四人小組學習,歸納出按邊分是怎樣分的,按角分又是怎樣分的?
讓學生把這些四邊形分類:有的學生按照有沒有直角來分;有的學生按照邊相等的多少來分;學生通過把四邊形分類的活動,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進一步感受到了四邊形的細微差別之處,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根據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認識教學反思02-15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5-26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14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12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教學反思12-23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09-16
認識比教學反思09-17
認識教學反思02-20
四邊形教學反思03-03